书名。4卷。清·柯韵伯撰,余听鸿注。刊于1893年。余氏认为柯氏著述“条理疏畅,议论明晰”,遂将《伤寒论翼》的抄本予以补缀加注,据余氏自称,其补缀的阙字与柯氏原文微有不合之处。
【介绍】:唐代藏医学家。曾与汉族高僧、医家马哈也那(一译摩诃衍)合作将大批中医书籍翻译成藏文。据载,现存最早的藏医文献《月王药诊》就是其中之一,为汉藏医学交流作出贡献。
惊风的八种证候。《古今医鉴》:“夫小儿有热,热盛生痰,痰盛生惊,惊盛发搐,搐盛则牙关紧急而八候生焉。搐、搦、掣、颤、反、引、窜、视是也。搐者两手伸缩,搦者十指开合,掣者势如相扑,颤者头偏不正,反者身仰
【介绍】:传说上古时代医家,后人又称岐天师。相传黄帝与岐伯等人讨论医药而创医药,《黄帝内经》中许多重要论述多以黄帝问、岐伯答的体裁写成。参见岐黄条。
保健气功的一组动作。又名鸣天鼓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鬼邪候》。又名琢齿。使上、下齿互相叩击如咀嚼状。龚居中《红炉点雪·却病延年一十六句之术》:“齿之有疾,乃脾胃之火熏蒸。每日清晨,或不拘时,叩齿三十六遍,
见《河北药材》。为瓦松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为花蝴蝶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同肾阳虚衰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指疔之一。见《中医外科讲义》。其证指甲一侧边缘轻微红肿疼痛,可延及对侧,甚而侵入指甲下。即甲沟炎。证治见代指条。
亦称七死脉。危重病出现的特殊脉象。即釜沸脉、鱼翔脉、弹石脉、解索脉、屋漏脉、虾游脉、雀啄脉七种。详各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