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先天之火

先天之火

肾阳。详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火消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消石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衄(nü 忸)

    病证名。出《灵枢·杂病》。指鼻出血。《诸病源候论·鼻病诸候》:“血性得热,则流散妄行。从鼻出者,谓之衄。”也有统指鼻、齿、耳、目、舌以及皮肤不因外伤的出血者。详见鼻衄、衄血等条。

  • 鬼疙草

    见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。为鹿角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苍子

    见《东北药用植物志》。为苍耳子之简称,详该条。

  • 虞翻

    【介绍】:三国时期吴国医生。吴将吕蒙的随军医生。

  • 医贯

    医论著作。六卷。明·赵献可撰于1617年。作者在学术思想上推崇薛己,倡言“命门之火”是人体之本,强调命门真火、真水的重要性。全书以保养“命门之火”贯串处理养生、治病及有关疾病的一切问题,故题名为“医贯

  • 苍耳蠹虫

    出《本草纲目》。又名麻虫、苍耳虫。为寄居于菊科植物苍耳茎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。解毒。治疔肿,无名毒肿,恶疮,痔疮。以香油浸渍,用时取适量捣烂外敷患处。

  • 盘肠痛

    见《幼科发挥》。即盘肠气痛。见该条。

  • 撮空

    见《中藏经》。又名两手撮空。详该条。

  • 痰哮嗽

    病名。指喉间痰多哮鸣咳嗽。《不居集》卷十五:“痰哮嗽。痰哮咳嗽,痰声喉中如拽锯。本事方加半夏三枚同煎。”详痰哮、痰饮咳嗽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