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伤风吐泻

伤风吐泻

病证名。感受风寒而引起的吐泻。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:“伤风吐泻,身温,乍凉乍热呵欠烦闷,多睡,口中气粗。”治宜驱散风寒,调和脾胃。用藿香正气散加减。《小儿药证直诀》分:①伤风吐泻身热。症见身热多睡,能乳食,呵欠烦闷,口中气热,饮水不止,吐痰,大便黄水。治宜生津散邪。用七味白术散加味。②伤风吐泻身凉。症见吐泻,身凉,昏睡露睛,吐沫,泻青白色,不渴等。治宜健脾益气,温经回阳。用益黄散,或理中汤加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鼓疔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正宗》卷二。多生口角、腮、颧、眼胞等处,初起黄泡,光亮明润,四畔红色缠绕,麻痒感间作,重则恶心呕吐,肢体木痛、寒热交作,烦渴干哕,此属脾经毒火而发。治疗同疔疮。

  • 失枕

    病名。出《素问·骨空论》。又名失颈、落枕、项强。多因睡卧姿势不当,或颈部当风受寒,或外伤引起。症见颈部痠痛不适,俯仰转动不灵;重者疼痛延及患侧肩背及上肢,头向一侧歪斜,并有患侧颈部压痛。治疗以按摩、针

  • 认药白晶药鉴

    蒙药书。伊舍巴勒珠尔著于十八世纪。全书用藏、梵文对照编写。按石类、珍宝类、草药类对801种药物进行分类,并说明每种药物的产地、形态、性味、功能。对“三子”、“四凉”等药物作了解释。现存木刻本。

  • 宇陀宁玛·元丹贡布

    【生卒】:708~833【介绍】:唐代杰出的藏族医学家。公元708年,出生在西藏堆龙德庆地区。曾任藏王松赞干布的御医。对藏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贡献。曾多次到祖国内地和印度等邻近国家和地区学习医学,集

  • 内有久寒

    即沉寒痼冷。见痼冷条。

  • 面浮

    指面部虚浮微肿。多属虚证。《古今医统·面部门》:“面浮属脾土肺金,……面浮则为虚。因脾伤劳役,饮食失节,水土不调,脾气输散不常,肺气传布失度,故面虚浮,眼下如卧蚕之状,或有气喘,皆其候也,此正气不足,

  • 木檽

    出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。为木耳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医助教

    太医署教师职称。负责协助医博士的教学活动。官阶从九品上参见太医署、医博士条。

  • 砂枳二陈汤

    《类证治裁》卷八方。砂仁、枳壳、半夏、陈皮、茯苓、甘草。加生姜,水煎服。治痰痞中脘,痰气不利。

  • 开鬼门

    出《素问·汤液醪醴论》。鬼门,指汗孔。开鬼门,即汗法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