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伤寒论辨证广注

伤寒论辨证广注

书名。14卷。清·汪琥撰于1680年。汪氏根据《素问》“今夫热病者,皆伤寒之类也”的理论,析取《伤寒论》六经脉治法原文中属于热病的原文,广泛参考各家学说逐条予以辩注。在治法上,不泥守仲景成方,选列自晋迄明历代治疗热病的效方作为辅翼。汪氏纂注《伤寒论例》,图注手足阴阳六经经脉,并附热病针刺法穴位图说等。作者复撰《中寒论辨证广注》,分上、中、下三卷,体例悉遵前书,逐条辩注《伤寒论》中可属真寒证的原文。汪氏以邪之传经者为热病,直中者为寒证,治疗时二者不宜混淆。故将仲景《伤寒论》析分为二,在编法上别开生而,对于读者学习和研究《伤寒论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莲花舌

    病名。系指舌下生重舌,其状如莲花者。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一:“舌下生三小舌,其类如莲花状。但舌乃心之苗,心火上炎,或思虑太过,或火气所伤,或酒后当风取凉,以致风痰相搏而成。”治宜清心凉血、解毒散结。可选

  • 耳焦

    证名。《灵枢·阴阳二十五人篇》:“手少阳之上,血气盛则眉美以长,耳色美;血气皆少则耳焦恶色。”《甲乙经》:“耳焦枯受麈垢者,病在骨。”系指耳廓焦枯、无华,乃阴虚气血少之象。

  • 妊娠多怒坠胎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傅青主女科》。由于孕后性急多怒,肝火妄动,下扰冲任,气迫血乱,胎元受损欲坠。症见腰痰腹胀,胁痛,甚者阴道流血。治宜平肝、泻火、安胎。方用逍遥散加黄芩、桑寄生。

  • 胎枯

    病名。见汪嘉谟《胎产辑萃》。即枯胎。详该条。

  • 血热月经过多

    病证名。多因素体阳盛内热,热扰血溢,或过嗜辛辣,热伏冲任,迫血妄行所致。症见经血量过多,或经行持续时间延长,血色深红或紫,稠粘或有臭秽气味。面红身热,口干作渴,时作烦躁。治宜清热凉血。方用清经汤加阿胶

  • 李珣

    【生卒】:公元九世纪末十世纪初【介绍】:唐末五代时文学家、本草学家。字德润。梓州(今四川三台)人,祖籍波斯。其家经营香药为业。收采海药,加以详论。撰《海药本草》6卷,已佚。

  • 肾之官

    指耳。《灵枢·五阅五使》:“耳者肾之官也。”马莳注:“肾在内而耳为之窍,所以听五声也,故为肾之官。”参见肾主耳条。

  • 医医小草

    医论著作。清·宝辉撰于1901年。作者指出寒、温、疫三病的治法,金、元诸家均有所偏,遂总括有关重点问题18条予以辨析。文字简要,所附《游艺志略》为作者与其师友的医理问答。此书收入《珍本医书集成》中。

  • 云娄农

    【介绍】:见吴其浚条。

  • 医方大全

    见名方类证医书大全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