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伤寒论本义

伤寒论本义

书名。18卷。卷首、卷末各1卷。清·魏荔彤撰于1724年。魏氏注解《伤寒论》,除前有总论外,对六经病、瘥后劳复霍乱等篇,亦各有总论提要钩玄。卷首并附方有执阴阳表里图》,闵芝庆《传经论》以及作者对方、闵二家学说的评价。编次方面,将合病、并病、坏病、痰病、过经不解等内容置于三阳经病和三阴经病之间。诠释颇详,但附会的观点亦复不少。本书另有魏氏自撰的跋语,分析了六经病的八纲治法举例,可资参考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挟按法

    推拿手法名。出《灵枢·刺节真邪》。即挤法。详该条。

  • 湿热身肿

    病证名。身肿类型之一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湿热身肿之症,身热目黄,小便赤涩,胸腹胀闷,四肢黄肿,口渴心烦,此湿热作肿,即阳水肿之症也。湿热身肿之因,或湿热行令,袭人肌表,或先伤于湿,湿气久留,郁而成热

  • 殷度卿

    【介绍】:见殷矩条。

  • 五更泻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张氏医通·大小府门》。即五更泄,详该条。

  • 老黄苔

    舌苔色黄而暗晦,主阳热亢盛。

  • 五虚

    五脏精气虚损的综合证候。《素问·玉机真藏论》:“脉细、皮寒、气少、泄利前后、饮食不入,此谓五虚。……浆粥入胃,泄注止,则虚者活。”张志聪注:“脉细,心气虚也。皮寒,肺气虚也。肝主春生之气;气少,肝气虚

  • 油蒿

    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牡蒿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热郁

    ①六郁之一,一称火郁。因情志不舒,肝气郁结而化热。主症有头痛、口干苦、情绪急躁、胸闷胁胀、嘈杂吞酸、大便秘结、小便短赤,或目赤耳鸣,舌红苔黄,脉弦数等。②亦作热遏。指热邪阻遏于内不能透泄。主要表现为心

  • 鼻痔

    病名。《外科正宗》卷四:“鼻痔者,由肺气不清,风湿郁滞而成。鼻内息肉,结如榴子,渐大下垂,闭塞孔窍,使气不得宣通。内服辛荑清肺饮,外以硇砂散逐日点之,渐化为水乃愈。”详鼻息肉及取鼻痔秘法条。

  • 九漏

    外科漏管的总称。①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四。即狼漏、鼠漏、蝼蛄漏、蜂漏、蚍蜉漏、蛴螬漏、浮疽漏、瘰疬漏、转脉漏的合称。②《外科启玄》卷十二。指狼漏、鼠漏、脓漏、蝼蛄漏、蜂漏、蜈蚣漏、蛴螬漏、瘰疬漏、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