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伤寒类方

伤寒类方

  • 伤寒类方

    伤寒类方

  • 伤寒类方

    书名。不分卷。徐大椿编释。书成于1759年。徐氏研究《伤寒论》不以六经分类,他认为:“方之治病有定,而病之变迁无定”,遂将《伤寒论》中113方分为桂枝汤、麻黄汤、葛根汤、柴胡汤、栀子汤、承气汤、泻心汤

猜你喜欢

  • 五治法之一,亦是八法之一。即和法。具有调和、和解、缓和等作用。对不适宜于汗、吐、下的病证,则采用和法。又如轻微的寒证或热证,用轻剂的温药或凉药和之,使其气血调顺则微邪自去,也属和法。和之不已,再用取法

  • 鸡甜菜

    见《陆川本草》。为鸭脚艾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渗泄

    治法之一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指淡渗泄利水湿的治法。适用于泄泻、浮肿、小便不利,常用茯苓、薏苡仁、白通草、猪苓、泽泻等淡渗药。常用方有四苓散、茯苓皮汤等。

  • 肺寒壅嗽

    证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小儿肺气虚弱,忽感寒邪而引起的咳嗽。症见咳嗽微喘有痰,痰多清稀,面色淡白,流清涕。治宜温肺散寒。用百部丸(《证治准绳》:百部、麻黄、杏仁、甘草)。

  • 大肠胀

    胀病之一。《灵枢·胀论》:“大肠胀者,肠鸣而痛濯濯,冬日重感于寒,则飧泄不化。”《医醇剩义·胀》:“大肠为传道之官,居小肠之下,司变化而出糟粕,寒气上逆,变化失度,故肠鸣腹痛而有水声,重感于寒,故完谷

  • 足叉发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真诠》卷上。热毒结于足趾叉上面或里面者。宜内服红花散,外用酒蜜捣菊花叶敷;若因循失治,溃烂较深,步履难行者,取桑树根白皮四两,捣烂同生白酒入瓶内,重汤煮数十滚,取服以醉为度。余证参见脚发

  • 足跟疽

    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四。即疽发于足跟,由脏腑积热所致。初肿红紫痛,溃后脓水淋沥,状如兔咬之症,深达于骨,久不收口。类似跟骨骨髓炎、骨结核。治疗:初宜隔蒜灸,内服仙方活命饮加肉桂、牛膝。溃后宜补中益气

  • 阳虚自汗

    自汗证之一。见《赤水玄珠·汗门》。由于阳气虚弱,腠理不密,故汗液易泄。症见畏寒,倦怠,汗出觉冷。治宜温阳固表。可用芪附汤、黄芪建中汤等方。参见自汗条。

  • 栗毛壳

    出《新修本草》。为栗毛球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梅崇献

    【介绍】:参见梅彪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