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伤寒温疫条辨

伤寒温疫条辨

书名。简称《寒温条辨》。6卷。清·杨濬撰于1784年。作者鉴于伤寒温病易于混淆,遂采集诸家学说予以详辨。卷1列述伤寒和温病的脉证、病因、治法等多方面内容;卷2~3辨析伤寒、温病各种病候;卷4~5医方辨,计正方180首,附方34首。卷6本草辨,述药物188种。本书选摘《温疫论》、《伤寒辨证》中论述尤多,但又有所补充发挥,并创用升降散方剂,在同类书中有其影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背俞穴

    经穴分类名。①指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一些特定穴位。如肺俞、心俞、肾俞、膀胱俞等(见表)。脏腑有病时其相应背俞穴往往出现异常反应,如敏感、压痛等;而刺灸这些穴位,又能治疗其相应脏腑的病变。②专指肺俞、心

  • 中药材手册

    书名。1册。卫生部药政管理局编。本书对常用药材517种分别介绍其生药、别名、产地、加工、性状、鉴别、品质优劣、效用及贮藏等药材知识,附有照片插图200余幅及索引。1959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。

  • 恶疰

    病名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六:“恶疰者,是恶毒之气也,人体虚者受之。毒气入于经络,遂流移心腹,其状往来击痛,痛不一处,故名恶疰也。”可用牛黄散、恶疰腹痛方等。参见尸疰、风疰等条。

  • 大风藤

    ①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即青风藤。②见《江西中药》。为爬山虎之别名,各详该条。

  • 尚药局书吏

    唐代医官职称。共设4名,官阶从六品上。

  • 枪头菜

    见《东北植物药图志》。为苍术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痱(féi 肥)

    ①义同废。是一种中风后遗症。《金匮要略》称作中风痱,一般叫风痱,类似偏枯。临床表现主要为肢体瘫痪,身无痛,或有意识障碍。以手足痿废而不收引,故名。《灵枢·热病》:“痱之为病也,身无痛者,四肢不收;智乱

  • 血鳖

    病证名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》:“虚劳痼冷,败血杂痰而成血鳖。摇头掉尾,如虫之行,上侵入咽,下餂人肛,或附胁背,或隐胸腹,大则如鳖,小则如钱,宜羌黄汤。”参见瘕、鳖瘕条。

  • 猪石子

    出《济生方》。为豚卵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盘肠似内钓

    病证名。急惊风类证之一。即小儿盘肠气痛,表现有干啼,额上汗出者。多因小儿肠胃脆弱,突为寒气所搏而成。治宜利气散寒。用金铃子散加减(《幼科发挥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