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伤寒咳

伤寒咳

病证名。①泛指外感病中所出现的咳嗽。《伤寒明理论》卷二:“伤寒咳者,何以明之?咳者謦咳之咳,俗谓之嗽者是也。……皮毛者肺之合也,皮毛先受寒气,寒气以从其合也。其寒饮食入胃,从肺脉上至于肺,肺寒则外内合邪,因而客之,则为咳嗽者,是肺寒而咳也。伤寒表不解,心下水气干呕发热而咳,小青龙汤主之;少阴病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,自下利者,此为有水气,其人或咳者,真武汤加五味子细辛干姜主之。”详伤寒有关条。②指感受寒邪所致的咳嗽。《古今医鉴》卷四:“伤寒咳者,脉紧,憎寒发热,无汗恶寒,烦躁不渴,遇寒而咳。”详伤寒咳嗽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寒积腹痛

    病证名。指阳气不足,阴寒积滞所致的腹痛。《症因脉治》卷四:“寒积腹痛之症,绵绵而痛,无增减,得热稍止,得寒更甚,身无热,小便清利,痛则下痢,此寒积腹痛之症也。”多因真阳不足,身受寒邪,饮食生冷,胃阳不

  • 上林

    经穴别名。《圣济总录》“上林,穴在三里下一夫。”所指即上巨虚。见该条。

  • 目夕昏

    病证名。即目常日夕昏。详该条。

  • 湿气霍乱

    病名。指霍乱由湿气太盛,伤及中州所致者。《症因脉治·霍乱》:“湿气霍乱之症,既非饮食所伤,无七情恼怒,但因时令湿淫之气,一旦挥霍撩乱,吐泻水饮。”脉沉伏,或濡软。治用五苓散、平胃散、正气散加青藿香等。

  • 蛇缠疮

    病名。出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九。即缠腰火丹。详该条。

  • 身重痧

    痧证之一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痧胀源流》:“身重痧,痧症初发,势虽凶暴,未必身重,若饮热汤热酒,痧毒即阻塞经络血肉之间,遍身重痛,不能转侧,或呕吐腹胀,脉伏。放痧之后,治先消瘀解毒。宜三十五号家人方。如痧

  • 夏英白

    【介绍】:见夏云集条。

  • 生附散

    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二方。生附子、滑石各五钱,瞿麦、木通、半夏各三分。为粗末,每服二钱,加生姜七片、灯心三十茎、蜜半匙,水煎服。治冷淋,小便淋漓涩痛,憎寒凛凛。

  • 骨鲠

    病名。见《肘后备急方》卷六。诸骨(鸡、鱼、猪等骨)因饮食不慎而鲠于咽喉,或误入食道或气道。症见咽喉刺痛不已,吞咽困难,甚或唾液和食物中混有鲜血呕出;若疼痛加剧、发热恶寒者,则系合并感染。若异物误入气道

  • 胞脏

    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二。即胞宫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