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乳备要
参见产育保庆集条。
参见产育保庆集条。
见《草药手册》。为瑞香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急性传染病。发生于夏秋之际。属于暑温、暑风、暑痉、暑厥范围。暑热之邪由口鼻而入,先在阳明气分。临床以发病急,病情变化大,高热,头痛,呕吐,嗜睡惊厥,昏迷等为主症。在恢复期和后遗症
病证名,见清·佚名《眼科统秘》。小嘴即小眦,即小眦赤脉传睛,详该条。
病名。指湿盛伤脾的泄泻。出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。又称濡泻,湿泻、洞泄、脾虚泄。《卫生宝鉴·泄痢门》:“内经云:湿胜则濡泄。……夫脾为五脏之至阴,其性恶寒湿。今寒湿之气,内客于脾,故不能裨助胃气,腐熟水
冲,冲动;阴,指脑。谓冲动传于脑。《素问·解精微论》:“夫志悲者惋,惋则冲阴,冲阴则志去目。”王冰注:“冲,犹升也,……阴,脑也。去目,谓阴阳不守目也。”
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六。即噤口痢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东汉针灸学家。本是一位民间医生,经常垂钓于涪水附近,被统治阶级蔑视为“乞食人间”,以至连姓名都不传而称涪翁。由于其深入实践,在医学上有一定成就。著有《鍼经》和《诊脉法》,惜均不传。其弟子程高
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球兰之别名,详该条。
推拿穴位。又称心筋、淡黄筋。出陈氏《小儿按摩经》。位于腕部掌侧横纹,正对中指与无名指之间处。掐之,即转热,使元气流通,除壅塞之患。
见《现代实用中药》。为臭梧桐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