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五皮饮

五皮饮

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四方。又名五皮散。炙大腹皮、炙桑白皮茯苓皮生姜皮陈皮等分。为粗末,每服四钱,水煎,或用磨木香水煎,热服,日二至三次。功能利湿消肿,理气健脾。治皮水四肢头面悉肿,按之没指,不恶风,其腹如故,不喘,不渴,脉浮者;近代也用于急慢性肾炎和心脏病水肿脾虚受湿,气滞水停者。方中陈皮理气健脾,茯苓皮健脾渗湿,二味相伍,使气行脾健,水湿自化;桑白皮肃降肺气,使水道通调;大腹皮消胀化湿;生姜皮辛散水气,共成健脾化湿,理气消肿之剂。本方早见于《中藏经》,名五皮散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五拗汤

    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九方。麻黄(不去根节)、杏仁(不去皮尖)、荆芥(不去梗)、桔梗(蜜拌炒)各五钱,甘草二钱半。为粗末,每服二钱,水煎,不拘时服。治感受风湿,及形寒饮冷,痰嗽咳逆连声者。

  • 畏日

    证名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三十二。即羞明。详该条。

  • 舌为心苗

    舌是心的苗窍,心的病证往往可以从舌反映出来。如心经有热,则舌尖红、舌糜烂;心神有病,则舌謇舌颤,语言障碍等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心主舌……在窍为舌。”马莳注:“舌为心之苗,故心主舌。”参见心主舌

  • 张三锡

    【生卒】:十六世纪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叔承,别号嗣泉,应天府(今江苏南京)人。出身于世医之家,曾博采群书,汇要而编成《医学六要》一书,共十九卷,包括《四诊法》、《经络考》、《病机部》、《治法汇》、《

  • 风疟

    疟疾之一。①夏季贪凉受风,复感疟邪,至秋而发者。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:“秋善病风疟。”又:“夏暑汗不出者,秋成风疟。”《素问·刺疟篇》:“风疟,疟发则汗出恶风。”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魄汗未尽,形弱

  • 通淋

    用清热利尿化石的药物,以清下焦湿热,消除结石,解除排尿涩痛,淋沥不畅的治法。常用方药有八正散、石苇散等。

  • 脉象。即滑脉。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:“阴阳相过曰溜。”《研经言》卷二:“溜脉不言鼓者,以其弱甚也,此阴阳之无胜负者也。”

  • 甜梗子

    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芦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安蚘散

    《张氏医通》卷十四方。乌梅肉三钱,黄连、蜀椒、藿香、槟榔各一钱,铅粉、白矾各半钱。为末,每服三至四钱,水煎,空腹服。治吐蛔属热者。

  • 打碗棵

    见《河北中药手册》。为猫眼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