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一方。大黄、牡蛎各半两,朴硝二钱。为末,每次一至二钱,取活田螺洗净后,放清水内养一夜,去螺,用水调药,涂患处;若阴囊浮肿,车前子煎汤,候冷调敷。治婴儿初生十日,外脐突或痛或不痛,痛
即脏象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伤科汇纂》卷十。即打伤。详该条。
见女科、产后编条。
运气学说术语。《素问·六微旨大论》:“至而不至,来气不及也。”指时令已至而岁气未至,这种情况一般都发生于岁运不及之年,如王冰注:“假令……乙丑岁气不足,于甲子岁当至之期,后时而至也。”
病证名。出《仙传外科集验方》卷六。又名癀走。指疔毒迅速走散入于血分,全身出现高热神昏等症者。多因患疔毒时,正气内虚,或因热毒炽盛,失于调治,使疔毒散入血分,内攻脏腑所致。证见疮顶黑陷,无脓,肿势散漫,
病名。出《五十二病方》。即破伤风。详该条。
见伤寒百问歌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金匮要略·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》。即眩晕。详该条。
骨名。出《灵枢·五变》。解剖学同名骨。在眼眶的下外侧,左右各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