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二圣救苦丸

二圣救苦丸

万病回春》卷二:二圣救苦丸

药方名称二圣救苦丸

别名二圣救苦丹(《医宗金鉴》卷三十)

处方锦纹大黄120克(酒拌,蒸,晒干)牙皂60克(猪牙者)

制法上二味,为末,水打稀糊为丸,如绿豆大。

功能主治主伤寒、瘟疫初起,热邪较盛,形气俱实者。

用法用量每服50~70丸,冷绿豆汤迸下。以汗为度。

备注医宗金鉴》云:本方服后或汗、或吐、或下,三法俱全,其病立解。

摘录万病回春》卷二

《回春》卷二:二圣救苦丸

药方名称二圣救苦丸

别名二圣救苦丹

处方锦纹大黄4两(酒拌,蒸,晒干),牙皂2两(如猪牙者)。

制法上为末,水打稀糊为丸,如绿豆大。

功能主治伤寒瘟疫。不论传经、过经者。大头瘟,目赤咽肿。

用法用量二圣救苦丹(《金鉴》卷二十八)。

各家论述医宗金鉴》:疫气从鼻而入,一受其邪,脏腑皆病,若不急逐病出,则多速死。急逐之法,非汗即下,故古人治疫之方,以下为主,以汗次之,是为病寻出路也。方中用皂角开窍而发表,大黄泻火而攻里,使毒亦从汗下而出也。

摘录《回春》卷二

猜你喜欢

  • 桂辛丸

    药方名称桂辛丸处方桂(去粗皮)1两,细辛(去苗叶)1两,白芷1两,防风(去叉)1两,干姜(炮)1两,甘草(炙)1两,芎藭1两。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功能主治肺寒,内外合邪,清涕多,语声不出

  • 六君温脾汤

    药方名称六君温脾汤处方潞参3钱,白术2钱(炒),云苓1钱,砂仁1钱(炒),陈皮3分,扁豆2钱(炒),山药2钱(炒),谷芽钱半(炒),龙骨1钱(煅),制草5分。功能主治小儿脾胃受寒,面色发白,四肢清冷,

  • 理中加丁香汤

    药方名称理中加丁香汤处方人参白术甘草(炙)干姜(炮)各3克丁香10粒制法上药哎咀。功能主治益气温中,降逆止呕。治中脘停寒,喜食辛辣,入口即吐;产后呃逆。用法用量加生姜10片,水煎服。备注中脘停寒作痛,

  • 鹿角秋石丸

    药方名称鹿角秋石丸处方鹿角8两(烧灰),秋石1两(煅灰)。制法上为末,炼蜜为丸。功能主治溺血久不止,脉细数者。用法用量每服3钱,乌梅汤送下。各家论述鹿角温散,烧灰善豉阳气以摄血液;秋石咸平,煅黑善全阴

  • 辟寒救腹丹

    《辨证录》卷十三:辟寒救腹丹药方名称辟寒救腹丹处方白术90克茯苓9克肉桂9克金银花90克附子3克当归60克蛇床子15克功能主治主小腹生痈,漫肿坚硬疼痛,皮色不变,有热渐红,或无热不红者。用法用量水煎服

  • 理气降痰汤

    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卷五:理气降痰汤药方名称理气降痰汤处方桔梗枳壳(麸炒)橘红半夏曲(炒)茯苓(去皮)香附(童便浸)贝母各3.6克桂枝甘草各1.5克功能主治治痰证,冷汗自出。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,煎至

  • 硫黄兜

    药方名称硫黄兜处方硫黄(水煮7次,去臭气,白色用),巴豆霜1两(去油净),轻粉1两。制法上为细末,用棉布2幅,量腹大小,做夹肚兜1个,先以棉衬之,筛药于上令匀,再绷绵盖覆,用针密行之。功能主治行气泄水

  • 附子八物汤

    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三:附子八物汤药方名称附子八物汤别名人参附子汤(《御药院方》卷一)、附子汤(《玉机微义》卷四十八)。处方附子(炮,去皮、脐)干姜(炮)芍药茯苓甘草(炙)桂心各90克白术120克人

  • 柴芩活血散结汤

    药方名称柴芩活血散结汤处方柴胡10克,黄芩10克,川芎10克,当归10克,郁金10克,青皮10克,红花10克,忍冬藤30克,丹参30克,赤芍15克,橘核15克,鸡血藤75克。功能主治清热疏肝,活血散结

  • 对金饮子

    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对金饮子药方名称对金饮子处方厚朴(去皮.姜汁炙)、苍术(米泔浸一宿)、甘草(炙),各二两。陈皮(去白.炒令黄色)半斤。炮制上为粗末。功能主治治诸疾无不愈者。常服固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