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治法之一。以热汤熨按身体局部的治法。与现代之热敷相似。有疏通腠理,改善循环的作用。《素问·玉机真脏论》:“可汤熨及灸刺而去之。”
见广嗣纪要条。
病证名。指小儿哺露而变生的疳证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七载其病因为:“小儿乳哺不调,伤于脾胃,脾胃衰弱,不能饮食,血气减损,不荣肌肉”所致。症见骨瘦如柴,呕逆,吐虫,心烦,口渴,傍晚蒸热等。宜先用集圣丸
见《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》。为黄堇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。即三香丸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叶文龄条。
书名。浙江中医学院编译。本书将《温病条辨》原文予以语译和注解。对其中与临床实际关系较少的部分原文,予以适当的删节或节译。对一些较难理解的内容,如卷首原病篇和历来各家意见或争论较多的问题(如温病用桂枝汤
见瞻甫《慈航普渡》。即子啼。详该条。
出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菟葵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西汉时医家。和王禹同为济北王的太医令,曾向淳于意学习医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