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·大方脉杂医科》。每至清晨即泄,故又称五更泄。多因肾虚所致,后世又称肾泄。详五更泄、肾泄条。
【介绍】:晋代医生。善治喘病,自拟三物散治喘,效果较好。
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五。新生儿断脐后用绷带裹扎脐部的方法。
指脾脏伤损的疾患。《脉经》卷六:“凡有所击仆,若醉饱入房,汗出当风,则伤脾,脾伤则中气阴阳离别,阳不从阴。”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候》:“大饱伤脾,脾伤,善噫,欲卧,面黄。”《慎斋遗书·虚损》:“若房劳辛
病证名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三十三。指主要发生于瞳神及眼内各组织的疾病。多因脏腑内损,气血两亏,目失濡养所致,尤以肝肾不足为常见。此外,阴虚火旺或情志失调,气滞血瘀,风火痰湿上扰清窍,以及外伤等病因亦不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即光慈菇,详该条。
见《闺中宝录》。即妊娠烦渴。详该条。
即尽根牙。
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著有《备急仙方》,未见。
即挑治疗法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