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朱颜条。
病名。《外科图说》卷三:“白疔者,根在肺,起于右鼻。”面疔的一种。参见疔条。
见苏州医学院等《中草药手册》。为杜仲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脉经》。指月经不调,详该条。
三十六黄之一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一:“病人四肢烦疼,手足无力,吐逆,不下饮食,渐渐瘦弱。”治用灸烙法,内服大黄汤等方。参见黄疽有关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南沙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赤胫散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刺血疗法。见该条。
①书名,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部队某部《耳针》编写小组编。本书初步总结了十余年来国内开展耳针疗法的实践和疗效,并附彩图12幅。是学习和掌握耳针疗法较实用的书。197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。②针刺耳廓特定
流痰病的一种。见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中。多为先天不足,三阴亏损,或有所伤,致使气血凝滞所致。多发于小儿,常见于大腿内侧或外侧处。初起全身寒热间作、食少、困倦、无力、面黄、形体消瘦,腰痛腿酸,朝轻暮重,甚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