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两地汤

两地汤

傅青主女科》卷上:两地汤

药方名称两地汤

处方大生地30克(酒炒)元参30克白芍药15克(酒炒)麦冬肉15克地骨皮9克阿胶9克

功能主治滋阴清热。治肾水不足,虚热内炽,月经先期,量少色红,质稠粘,伴有潮热、盗汗,咽干口燥,舌红苔少,脉细数无力者。

用法用量水煎服。

备注方中生地、玄参麦冬养阴滋液,凉血清热,地骨皮泻肾火,除骨蒸;阿胶白芍养血益阴。配合成方,共奏滋阴补血,凉血清热之功。

摘录傅青主女科》卷上

辨证录》卷三:两地汤

药方名称两地汤

处方熟地1两,生地1两,玄参1两,肉桂3分,黄连3钱,天花粉3钱。

功能主治喉痹。喉忽肿大而作痛,吐痰如涌,口渴求水,下喉少快,已而又热,呼水,咽喉长成双蛾,既大且赤,其形宛如鸡冠。

用法用量水煎服。下喉即愈,不必2剂。

摘录辨证录》卷三

猜你喜欢

  • 麦门冬饮子

    《宜明论方》卷一:麦门冬饮子药方名称麦门冬饮子处方麦门冬60克(去心)栝楼实知母甘草(炙)生地黄人参葛根茯神各30克制法上药研末。功能主治益气生津。治膈消。热伤气阴,胸满烦心,津液燥少,短气。用法用量

  • 散瘀拈痛膏

    药方名称散瘀拈痛膏处方如意金黄散30克 樟冰9克(研匀)制法以白石灰1千克,用水400毫升和匀,候一时许,将灰上面清水倾入碗内,加麻油对分,以竹箸搅百转,自成稠膏,调前药稀稠得所,听用。功能主治活血散

  • 理气宽肠汤

    药方名称理气宽肠汤处方当归5钱,桃仁2钱,青皮2钱,陈皮2钱,乌药3钱。功能主治通络活血,顺气宽肠。主痞结型、瘀结型肠梗阻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注意适于梗阻轻微,体质虚弱,或年高不宜急下者。临床应用肠梗阻

  • 解郁汤

    《医学入门》卷七:解郁汤药方名称解郁汤处方柴胡黄连黄芩黄耆地骨皮生地 热地白芍各等分功能主治养血解郁,清热泻火。治气郁化火,迫血妄行而致衄血者。用法用量水煎服。摘录《医学入门》卷七《傅青主女科》卷下:

  • 天浆子丸

    药方名称天浆子丸处方天浆子14枚(去壳,别捣)芎藭15克蚱蝉15克(去翅、足,微炙)川大黄45克(锉碎,微炒)蜣螂3枚(去翅、足,微炙)知母15克牛黄7.5克(细研)人参15克(去芦头)生干地黄15克

  • 姜髓煎

    药方名称姜髓煎处方生姜汁6合,牛髓3合,牛油(别炼)3合,桂(去粗皮)1两,芎?3两,独活(去芦头)3两,防风(去叉)3两,秦椒(去目并闭口,炒出汗)3分。制法上为散,与姜汁、油、髓等和匀,于微火上煎

  • 芎术香苏散

    药方名称芎术香苏散处方川芎香附紫苏各120克甘草30克(炙)苍术陈皮各60克制法上为粗末。功能主治治四时感冒,头痛发热,鼻塞声重。用法用量每服9~15克,水煎服,每日三次。摘录《卫生宝鉴·补遗》

  • 二香饮

    《丹台玉案》卷五:二香饮药方名称二香饮处方广木香3克,当归3克,香附3克,川芎3克,青皮3.6克,牡丹皮3.6克,枳壳3. 6克,生地3.6克,蓬莪术3.6克。功能主治行气活血。主气滞血瘀。用法用量加

  • 定魂同体丹

    药方名称定魂同体丹处方人参1两,茯神5钱,柏子仁3钱,生枣仁1两,远志1钱,白芥子3钱,丹砂1钱,当归1两,白术1两,甘草1钱,麦冬5钱,龙齿末5分。功能主治离魂症。自觉吾身之外,更有一吾。用法用量水

  • 赤芍药膏

    药方名称赤芍药膏处方赤芍药5钱,蓖麻子60枚,猪麻子、巴豆60枚,当归5钱,垂柳枝7条(长3寸),黄丹4两,香油8两(冬月增油,夏月用油6两)。功能主治发背,诸般恶疮,臁疮。用法用量以香油煎各药,文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