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下三里

猜你喜欢

  • 李仲南

    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与孙永贤合著《永类钤方》。

  • 尾参

    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玉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筋极

    六极之一。指筋脉疲怠、重急的疾患。《备急千金要方·肝脏》:“筋极者,主肝也,肝应筋,筋与肝合,肝有病,从筋生。又曰,以春遇病为筋痹,筋痹不已,复感于邪,内舍于肝,则阳气入于内,阴气出于外。”《诸病源候

  • 饮食三化

    三化,指火化、口化、胃化。火化,指食物烹煮熟烂,即食物由生到熟的烹调加工过程;口化,指食物在口腔内的咀嚼过程;胃化,指食物蒸变传运、在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过程。见曹庭栋《老老恒言》引《华佗食论》。

  • 肫疽

    病名。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三。“肫疽,肿高而硬。俗言此疽坚无脓,殊不知其因成脓在内,一时不能出皮肤,须用内托发出,方可用针刺破。”

  • 徐疾补泻法

    针刺补泻法之一。是以进、出针的快慢区分补泻的一种方法。《灵枢·小针解》:“徐而疾则实者,言徐内而疾出也;疾而徐则虚者,言疾内而徐出也。”即慢进针快出针者为补,快进针慢出针者为泻。其慢进快出,在于扶助正

  • 校正王朴庄伤寒论注

    见伤寒论注条。

  • 蛐蛐

    见《河北药材》。为蟋蟀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沸子

    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五。即疿疮。详该条。

  • 紫苏和气饮

    见《寿世保元》卷七。即紫苏饮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