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参见沈应善条。
见灵枢经条。
病名。见《原机启微》。即针眼。详该条。
即太阳腑病。见《伤寒医诀串解》卷一。详该条。
见幼科证治准绳条。
【生卒】:537~617?【介绍】:隋代医生。高阳(今河北高阳东)人。因母疾,览医方,以医术名闻乡里,曾任梁、陈、隋之员外散骑侍郎(较高级的近侍官),隋炀帝每病,即请智藏诊治。年八十卒。
六郁之一。《丹溪心法》卷三:“血郁者,四肢无力,能食便红,脉沉。”因暴怒、挫闪、劳役过度,饥饱不调等所致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诸郁源流》:“盛怒叫呼,挫闪,饥饱劳役,致胸胁间常如针刺痛,或能食,小便淋,大
足底中心。其中心点为涌泉穴部位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肾足少阴之脉,起于小趾之下,邪走足心……。”
耳屏与面颊之间的部位。《灵枢·五阅五使》:“明堂广大,藩蔽见外。”
即变蒸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