龟头
即阴茎头。因其状似乌龟的头,故名。
即阴茎头。因其状似乌龟的头,故名。
即主药、辅药、佐药、使药。详君臣佐使条。
病证名。指湿浊上蒙,清阳不升而致的头痛。《东医宝鉴·外形篇》:“湿厥头痛,冒雨伤湿,头重眩痛,阴雨则甚。”由湿浊上壅所致。证见头痛眩晕,头重身重,阴雨时病情加剧,苔白腻,脉濡滑等。治宜温阳化湿为主。用
出《伤寒论·辨阳明病脉证并治》。形容微微汗出之状。
病名。一作阳痓。①指刚痓,即刚痉。《丹溪心法·痓》:“阳痓曰刚,无汗。”参见刚痉条。②指痉病无四肢厥冷者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痉既以有汗无汗辨刚柔,又以厥逆不厥逆辨阴阳。仲景虽曰痉皆身热足寒,然阳痉
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方。荠苨、石膏各三两,人参、茯神、栝蒌根、煅磁石、知母、葛根、黄芩、甘草各二两。为粗末,取猪腰子一个(去脂膜)、黑豆一合,与水同煮,去腰子、黑豆,入药四钱,再煎去滓,食后服。若
书名。4卷。清·郑奋扬撰。刊于1901年。本书是鉴定药物真伪的专著。内容主要对于110种药物的名称、形、色、气味,进行了较详细的辨析,1930年曹炳章又在本书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和对勘,进行了整理和补注
书名。3卷。清·吕震名撰于1850年。作者指出,有人“以为凡伤寒之病,多从风寒得之。殊不知伤寒不必尽属寒因,若风、若湿、若温、若热,皆统辖于伤寒二字内”(见自序)。本书首辨风、寒、湿、温、热之源流及六
补法之一。亦称益气。是治疗气虚证的方法。人身五脏六腑之气,为肺所主,而来自中焦脾胃水谷的精气,由上焦开发,输布全身,所以气虚多责之肺、脾二脏。气虚主要表现为倦怠乏力、声低懒言、呼吸少气、面色白、自汗怕
见舌鉴总论条。
《傅青主女科》卷下方。人参、当归(酒洗)各二两,川芎一两,川牛膝三钱,升麻四分,制附子一分。水煎服。治倒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