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龋脱

龋脱

病名。指因齿龋而牙齿脱落者。《仁斋直指方》:“手阳明之支脉入齿,壅则齿浮,虚则宣露,挟风则上攻头面,疳则变成龋脱。”详齿龋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五胆膏

    ①《审视瑶函》卷六方。熊胆汁、鲭鱼胆汁、鲤鱼胆汁、猪胆汁、羊胆汁、蜂蜜各等分。共入银铫中,微火熬膏,出火毒,每用少许点眼。治火热赤眼,流泪烂弦,怕热羞明,或痛或痒。②《医宗金鉴·眼科心法要诀》卷七十八

  • 鼻孔煽张

    证名。指鼻孔两翼张合的症象。《医学心悟·鼻》:“若见鼻孔煽张,为肺气将绝之证也。”《医述·鼻》引林慎菴:“鼻扇有虚实新久之分,不可概为肺绝,初病鼻扇,有邪热风火壅塞肺气,实热居多;久病鼻扇喘汗,是为肺

  • 耳烂

    病名。见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一。多由肝胆湿热郁结,上攻于耳所致。症见耳轮生疮,赤烂难敛,此愈彼发,缠绵难愈。治宜清热除湿、消肿解毒。治疗参见旋耳疮、月蚀疮等条。

  • 产后自汗

    证名。产妇在饮食时或睡眠中汗出较多,一般2~3天之后可逐渐减少以致恢复,属正常生理现象。若汗出过多或持续时间长,则属病态。多因体质素弱,复因产时气血耗伤,以致肺气更虚,卫阳不固,腠理疏泄,气阴两虚所致

  • 黄皮子

    出《桂海虞衡志》。即黄皮果,详该条。

  • 池头

    见蛇头条。

  • 十药神书

    书名。1卷。元·葛可久撰。刊于1348年。本书收载了十个治疗虚劳吐血的经验方,分别以甲、乙、丙、丁……次序排列。治疗方剂奇而不离于正,大多实用有效,刊本及增补评注本颇多。建国后有影印本。

  • 鬼箭风

    病名。又名鬼箭。①《医略六书·杂病证治》:“鬼箭风:遍身疼痛如钻,或偏手足如刺,俗名鬼箭。实由营卫空疏,腠理不密,贼风乘间入客经络,营卫不通,与邪相搏而病。”参见痛风、历节风条。②行痹的别称。见《杂病

  • 泻脾赤茯苓汤

    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四方。赤茯苓、桑白皮、枳壳(麸炒)各三分,大黄(微炒)、石膏各一两,赤芍药、前胡、旋覆花、炙甘草各半两。为粗末,每服三钱匕,加姜、枣,水煎,去渣服。治脾实热,头痛胸满,腹胁壅滞,不思

  • 胃弱恶阻

    恶阻证型之一。多因脾胃素弱,孕后冲脉气盛,致使胃失和降。症见脘闷腹胀,呕吐不食,或食入即吐。宜健脾和胃,调气止呕。方用六君子汤加枇杷叶、藿香、旋复花、砂仁、枳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