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齿

齿

又名牙、牙齿、户门,是口腔结构之一。有门牙、久齿、乳齿、尽根牙等之分。具有咀嚼食物、辅助发音等作用。统属足少阴肾经。足阳明之脉入上齿;手阳明之脉入下齿。齿为骨之余,属肾所主,赖肾精充养,故其生长情况、坚固与否和肾气的盛衰有关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:“女子七岁肾气盛,齿更发长……丈夫八岁肾气实,发长齿更。”观察牙齿的润燥枯泽,可以了解肾液胃津的变化,热性病时尤应特别注意。叶天士《外感温热篇》:“温热之病,看舌之后,亦须验齿,齿为肾之余,龈为胃之络,热邪不燥胃津,必耗肾液……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多食易饥

    病症名。①《幼科发挥》:“儿有多食而易饥者,此脾胃之邪热甚也。”治宜泻脾胃之火。用三黄枳实丸。②消渴症候之一。详消渴条。

  • 扬刺

    古刺法。十二刺之一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扬刺者,正内一,傍内四,而浮之,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。”指治疗痹症寒邪稽留范围较大的针刺方法。其法正中刺一针,四傍各刺一针,均用浅刺法。这种刺法扬散浮浅,故名扬刺。

  • 青蒟叶

    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蒟酱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水荭子

    出《本草衍义》。为水红花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松皮癣

    病名。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四:“松皮癣,状如苍松之皮,红白斑点相连,时时作痒。”治宜内服疏风清热饮,外用消风玉容散。类似寻常型银屑病。

  • 伐肝

    抑制肝气偏盛的治法。适用于:①肝旺脾虚而见两胁胀痛,腹胀肠鸣,大便稀溏,舌苔白腻,脉弦。②肝气盛而见胸闷胁痛,急躁易怒,身窜痛。常用药物如青皮、柴胡、金铃子、广木香、佛手等。

  • 痱(féi 肥)

    ①义同废。是一种中风后遗症。《金匮要略》称作中风痱,一般叫风痱,类似偏枯。临床表现主要为肢体瘫痪,身无痛,或有意识障碍。以手足痿废而不收引,故名。《灵枢·热病》:“痱之为病也,身无痛者,四肢不收;智乱

  • 伤寒喘

    病证名。外感热病过程中出现的气喘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二十四:“论曰,伤寒喘其证不一。有邪气在表,表未解,无汗而喘者;有邪气在里,汗出,不恶寒,腹满而喘者;有潮热者;有心下有水而喘者。古人治之,亦各求其本。

  • 小活络片

    即活络丹制成片剂,治症同。见活络丹条。

  • 参伍

    相互参照类比。诊法上要从复杂的症状、体征中,相互比较,分析归纳,才能抓住重点,作出正确的判断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以此参伍,决死生之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