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生卒】:1736~?【介绍】:清针灸家。字善述。河南长葛人。少学针6年未尝稍懈,然不敢轻试于人。公元1786年以针刺疟大有效而始自信。因见针灸专书多古奥难窥,撰《针灸易学》(1789)2卷,前论古人
病名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二五:“石与泥(瘿)则因山水饮食而得之。”即地方性甲状腺肿大。参见瘿及有关条。
病名。《儒门事亲》卷三:“热结于舌下,复生一小舌子,名曰子舌胀。”详重舌条。
见《药材学》。为蛴螬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妊娠24周后,出现水肿,高血压,蛋白尿,并兼有头痛,眩晕,呕吐,眼花,上腹不适,视力障碍或血压收缩压在160毫米汞柱以上者称为先兆子癎。多因平素肾阴虚,妊娠后肾阴更虚,肝阳上亢,或阴损及阳,脾肾
我国古代衡制中的重量单位。说法不一,举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供参考。谓:“一龠(yuè月,古容量单位)容一千二百黍,重十二铢,两之为两。二十四铢为两,十六两为斤。”应劭曰:“十黍为絫(lěi垒,古容量单位
病证名。指胚胎初结未足一月而流产者。因此时胚胎尚未成形,人多不知有胎。古人认为多由郁怒不舒,房室不节所致(见《景岳全书》卷三十九)。李樾《达生撮要》:“种子须防暗产,初交之后,最宜将息。弗复交接,以扰
脉学著作。清·管玉衡撰。管氏在三十二辨中,论述了诊脉大法,浮、沉、迟、数、滑、涩六脉所统共二十九脉的阴阳所属及其形象;详叙十二经脉源流、循行及病状,并探究脉学中的一些变化情况及切脉法等。现有《珍本医书
九注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诸注候》:“凉注,心下乍热乍寒,一年之后,四支重,喜卧,噫酢,体常浮肿,往来不时,皮肉黑,羸瘦,生澼,目黄,爪甲及口唇青。”参见九注条。
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豆豉姜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