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鼻大衄

鼻大衄

病证名。亦称大衄。指鼻大量出血并见口、耳一齐出血。《诸病源候论·鼻病诸候》:“鼻大衄者,是因鼻衄而口耳鼻皆出血,故云鼻大衄也。”多因劳伤过度,府藏生热,热乘血气而致。用远志汤苦参汤牡蛎散(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七十)。参见大衄、鼻衄各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两感伤寒

    病名。指阴阳两经同时感受寒邪而致病。《素问·热论》:“人之伤于寒也,则为病热,热虽甚不死;其两感于寒而病者,必不免于死。”又:“两感于寒者,病一日则巨阳与少阴俱病,则头痛,口干而烦满;二日则阳明与太阴

  • 锁喉毒

    病名。见《增删喉科心法》。又名锁喉痈。多由心与小肠积热,复感风寒、凝结而成。症见初发于耳前听会穴,形如瘰疠,渐攻咽喉,肿塞疼痛,饮食有碍。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:“锁喉毒生因积热,外感风寒耳前结,

  • 如银翳

    病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即如银内障证。详该条。

  • 足阳明之筋

    足阳明的经筋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足阳明之筋,起于中三指,结于跗上,邪(斜)外上加于辅骨,上结于膝外廉,直上结于髀枢,上循胁属脊。其直者,上循骭,结于膝,其支者结于外辅骨,合少阳。其直者上循伏兔,上结于

  • 丫毒

    病名。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三。即虎口疔。见该条。

  • 卢不远

    【介绍】:见卢复条。

  • 钱钝

    【介绍】:参见钱瑛条。

  • 伤寒论辨证广注

    书名。14卷。清·汪琥撰于1680年。汪氏根据《素问》“今夫热病者,皆伤寒之类也”的理论,析取《伤寒论》六经脉证治法原文中属于热病的原文,广泛参考各家学说逐条予以辩注。在治法上,不泥守仲景成方,选列自

  • 感证辑要

    书名。4卷。严鸿志辑于1920年。严氏鉴于六淫所致感证散见于各家著作,遂纂辑其精要编成本书。卷1名医通论,主要选录明、清伤寒、温病家有关辨证、治法等多方面的论述;卷2以伤寒为主,卷3以温病为主,详述各

  • 葛思恭

    【介绍】:参见葛应雷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