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斗门方》。为苍耳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伤寒论注条。
耳骨之一。即鎚骨。左右耳各一,在鼓室内腔上部,其形似鎚,故名。
眼的部位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乌珠属肝。即黑睛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又名睑鞭睛疼。常由“风热痰火,及头风夹攻,血滞于睥所致。”(《张氏医通》卷八)。《审视瑶函》:“此症不论有障无障,但两睑紧硬而睛疼,若头痛者,尤急。……轻则内生椒疮,重则
经外奇穴名。《医经小学》:“五虎四穴次指背,二节尖上七壮宜。”所述位置不详。《奇效良方》定在手指食指及无名指第二节骨尖。即在食指、无名指背侧,当第二、三节骨关节横纹之中点处,握拳取穴。而《类经图翼》则
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六。即蠹疽之多发、大小不一者。证治见蠹疽条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银柴胡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九十五。即红雪,见该条。
自我推拿方法。即熨眼。《饮膳正要·养生避忌》:“凡夜卧,两手摩令热,揉眼,永无眼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