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黄耳伤寒

黄耳伤寒

病证名。风毒入耳而引起的发热化脓性疾患。清·张石顽伤寒绪论》:“风温时毒,先犯少阳,续感暴寒而发,乃太少两阳合病,状类伤寒,以其两耳发黄。”初起常有发热,头痛耳痛耳聋婴儿表现烦躁不安,数日后鼓膜穿破,则耳道有脓溢出,类似化脓性中耳炎、耳源性颅内感染。治宜疏风清热,可选用荆防败毒散银翘散五味消毒饮之类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儿四时感冒

    病证名,见《幼幼集成》。即春夏秋冬四季,气候变化失常引起的外感疾病。由于发病季节及所感受邪气不同,体质强弱差异,临床上常分为冬春感冒、夏令感冒和秋燥感冒,各详该条。

  • 寒气腹痛

    病证名。指感受寒邪所致的腹痛。多见于阳气虚衰者。见《医方考·腹痛》。《症因脉治》卷四:“寒气腹痛之症,面黄唇白,手足多冷,恶寒不热,二便清利,腹中绵绵作痛,此寒气腹痛之症也。”《张氏医通·腹痛》:“绵

  • 丹砂

    朱砂的别名。《抱朴子内篇·金丹》:“而丹砂烧之成水银,积变又还成丹砂。”详朱砂条。

  • 尿道

    为膀胱通出体表的管道。

  • 胎前焦渴

    见《竹林寺女科秘传》。即妊娠烦渴。详该条。

  • 灸草

    见《埤雅》。即艾叶,详该条。

  • 瞋(chēn 嗔)

    睁眼。《灵枢·寒热病》:“阳气盛则瞋目。”

  • 崔希范

    【介绍】:见崔嘉彦条。

  • 医愈郎

    元代医官职称。隶属于官医提举司,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,官阶从八品。

  • 三阳经疟

    病名。指疟疾之发于三阳经者。《症因脉治》卷四:“疟疾者,先寒后热,发作有定期,大约巳午未三时者多。若一日一作,太阳、少阳也;间日而作,阳明、少阳也;伸欠、恶寒头痛,太阳也;发热口渴,阳明也;有寒有热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