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黄帝内经概论

黄帝内经概论

医经类著作。龙伯坚撰。此书分六篇探讨了《黄帝内经》的著作时代、主要内容及其在世界医学史上的地位,并提出此书的整理办法,对研究内经专题及医学史有一定参考价值。1980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疠疡机要

    麻风病专著。3卷。明·薛己撰。约刊于1529年。本书对麻风病的本症、变症、兼症与类症的辨证治疗、验案以及方药分别作了介绍,特别是医案的病例较多,论述病候条目比较清晰。现有《薛氏医案》本。

  • 程衍道

    【生卒】:十六世纪下叶至十七世纪中【介绍】:明末至清代医家。字敬通。安徽歙县人。为名医程玠(松崖)之侄孙,初为庠生,学儒兼精医术,治疗多验。曾到江苏求教于名医李中梓。程氏推崇唐代《外台秘要》一书,因念

  • 鼻交频中

    经外奇穴名。《千金翼方》:“鼻交頞中一穴……亦宜灸,然不如针。此主癫风,角弓反张,羊鸣,大风;青风,面风如虫行,卒风,多睡健忘,心中愦愦,口禁倒不识人;黄疸,急黄,八种大风,此之一穴,皆主之。”无具体

  • 何希彭

    【介绍】:北宋医家。闽县(今福建福州)人。通方伎之学。曾选取《太平圣惠方》中便于应用的方剂6000余首,编成《圣惠选方》60卷,已佚。

  • 手足寒

    证名。指手足有寒冷感觉。出《素问·通评虚实论》。多因脾胃虚寒所致。《伤寒论大全·厥分寒热辨》:“人之手足乃胃土之末,凡脾胃有热,手足必热,脾胃有寒,手足必冷,理之常也。”本症可见于伤寒、厥逆等疾患。

  • 气虚身热

    病证名。《素问·刺志论》:“气虚身热,得之伤暑。”因元气本虚,伤于暑湿所致发热。治用李东垣及王孟英清暑益气汤。亦有因饮食劳倦,内伤脾胃而致气虚发热。宜用甘温除热。详气虚热条。

  • 风湿腹胀

    证名。指感受风湿,脾胃失调所致的腹胀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三:“风湿腹胀之症,发热身重,不能转侧,一身尽痛,心腹胀满,外连头面,此风湿腹胀之症也。”治宜祛风化湿为主。胸前饱满重者,防风平胃散主之;身热恶风重

  • 冬应中权

    冬季应时的脉象。出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。冬季严寒,阳气固密,脉象相应沉伏,像秤锤一样下垂。

  • 心气热

    ①同心热,详该条。②心脉的病变。心主身之血脉,心有热,可使血逆于上,致上盛而下虚,下虚则生脉痿。《素问·痿论》:“心气热,则下脉厥而上,上则下脉虚,虚则生脉痿,枢折挈,胫纵而不任地也。”

  • 耳聪

    见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三。系指听力良好,示肾气充足。参见耳目聪明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