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多由风热外袭,致邪热壅塞肺系而成。《喉科指掌》卷三:“此症感风热而起,满口发细红点,根常淡白,舌下两边三四块,六脉洪紧。”治宜疏风清热、利咽。用六味汤加玄参、黄芩、栀子、花粉等。
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茅莓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。即红大戟,详该条。
证名。多由病延日久,或郁火伤阴所致。《医宗己任篇·四明心法》:“又有一种胃脘痛,是阴虚症将成,须认明白。”症见脘痛时作,缠绵难愈,舌红口干,时或嘈杂,大便干结等。治宜养阴和胃,佐以泄肝,切忌香燥疏气,
精、血、津、液等各种体液的通称,因均属阴分,故名。
皮肤针之一种。因针柄一端集针七枚,如七星并列,故名。参见皮肤针条。
【介绍】:见叶慕樵条。
病证名。见清·佚名《眼科易知》。即室女逆经,详该条。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五。即疿疮。详该条。
病有标本,治分缓急。急则治其标,缓则治其本。例如长期阴虚发热的病人,忽然喉头肿痛,水浆难下。这时阴虚发热是本,喉头肿痛是标;如果喉头肿痛严重,有窒息的危险,便成为主要矛盾,就要先治喉痛的标证,标病解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