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通志》。为荸荠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黔囊》。即冬虫夏草,详该条。
出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。大惊卒恐,则精神内损,肾气受伤,气陷于下。肾主藏精,肾气损则精气法,可致惶恐不安,骨痠痿弱,滑精或小便失禁等。《灵枢·安神》:“恐惧而不解则伤精,精伤则骨痠痿厥,精时自下。”
出《李氏草秘》。为金荞麦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辨证录》卷七方。柞木枝、栀子、桑白皮、茯苓各三钱,白芍药一两,竹叶一百片,泽泻二钱。水煎服。治酒疸,心中时时懊憹,热不能食,尝欲呕吐,胸腹作满。
【介绍】:唐代医学家。撰有《本草括要诗》3卷、《藏府通元赋》1卷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指生于左耳根部、形似蜂窠的瘰疬。证治见瘰疬条。
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丝棉木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禾本科》。为笔仔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丹溪心法·积聚痞块》。指嗜茶太过,积久所致的癖病。《儒门事亲》卷八:“好茶成癖,积在左胁。”症见饮食减少,面黄,乏力,腹痛等。治用磨积丸、星术丸等方。或用石膏、黄芩、升麻为末,砂糖水调服。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