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风咳

风咳

十咳之一,指因风邪乘肺所致的咳嗽。《诸病源候论·咳嗽病诸候》:“有十种咳,一曰风咳,语因咳言不得竟是也。”又肺风劳风咳亦属风咳。参见咳嗽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睑倒粘睛

    病名。见梁翰芬《眼科讲义》。即睥肉粘轮。详该条。

  • 足阴阳

    出《素问·血气形志篇》。指循行经过下肢的六条经脉,包括足太阳膀胱经、足少阳胆经、足阳明胃经、足太阴脾经、足少阴肾经、足厥阴肝经。

  • 丁凤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,字竹溪。江浦(今属江苏)人,丁毅后裔,勤研痘科三十余年,以医名。校阅《痘疹全书》及巴蜀龙公旧著,撰《痘疹玉函集》(1522)六卷。又取先人遗篇合为《丁氏锦囊三种秘录》等书。子选、遂

  • 一阴二阳

    脉的阴阳兼象之一。如沉滑而长。《难经·四难》:“一阴二阳者,谓脉来沉滑而长也。”

  • 湿痰发热

    病证名。指痰湿内停,郁久所致的发热。《丹溪心法·发热》:“湿痰发热,炒片芩,炒黄连,香附,苍术。右为末,用瓜蒌穰丸。湿痰,夜发热,以三补丸加白芍药为末。”详发热、痰积发热,痰症发热等条。

  • 风火眼

    病名。见《青囊真秘》卷一。又名火眼、燥火眼、淫热眼,俗呼狗眵眼。由风热攻目而起。起病较急,双眼红赤疼痛,沙涩羞明,眵多泪热,可兼发热头痛等。相当于今之急性结膜炎。治宜疏风清热为主,内服驱风散热饮子加减

  • 湿热腹痛

    病证名。指因湿热内结,通降失调所致的腹痛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腹少腹病源流》:“湿热腹痛,按之愈甚,宜升提,利小便。宜升麻、柴胡、防风、葛根、木通、黄连、黄芩、滑石、车前。不愈,微利之,宜加熟大黄,即土郁

  • 骨痿的别称。《金匮要略·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》:“咸则伤骨,骨伤则痿,名曰枯。”详骨痿条。

  • 风热里实

    病证名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系因风热蕴积,入里结实而致。证见口中气热,大便闭,小便赤,饮水不止,苔黄燥。宜大黄丸清泻里热。

  • 火不生土

    火指命门火,即肾阳;土指脾胃。肾阳虚弱,命门火不足,不能温煦脾胃,致消化吸收和运化水湿功能降低,出现腰痠膝冷、畏寒、饮食不化、小便不利、浮肿、五更泄泻等脾肾阳虚症状,均属火不生土的病变。治疗宜温补脾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