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病名。指赤白痢之下如鱼脑状者。《诸病源候论·痢病诸候》:“白脓上有赤脉薄血,状如脂脑,世谓之鱼脑痢也。”详赤白痢条。
见国医百家条。
出《千金翼方》。为瓜蒂之别名,详该条。
方书名。又名《新编备急管见大全良方》。10卷,附《诊脉要诀》1卷。宋·陈自明撰于1271年。本书根据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的成方编撰而成。首为诊脉部位图及脉诀大要,列述诸风、伤寒、痰饮、咳嗽、脚气、暑、
医论著作。4卷。清·梁玉瑜传,陶保廉录。以陶问梁答形式讲述医理,共54条。内容有望闻问切及各种脉象之区别;虚损证治,尤详于吐血、衄血病源及其辨证施治;喉科证治、真假绝症之鉴别及十二经温凉补泻药物;多种
旧病名。是生于肘膝部的一种疮疡,溃后有数孔,状似人面,故名。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六:“此证生于两膝之上,形如人面。然膝者筋之府,屈伸不能,而行则偻俯,筋将惫矣,此系皮肉坚硬之所,且生疽毒则里先溃后烂,皮
病名。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:“此眼初患之时,或痒或痛,年多风赤,睑中有疮。因热在肺膈,脾胃风壅,致令两睑相粘。即宜钩割熨烙,服排风散。”
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十方。天竺黄一两,雄黄(水飞)二分,朱砂、麝香各半两,胆南星四两。为细末,煮甘草水,或用腊雪水煮甘草和丸,皂子大,每服一丸,温水化下。治伤风瘟疫,身热昏睡,气粗喘满,痰实壅嗽,及
三化,指火化、口化、胃化。火化,指食物烹煮熟烂,即食物由生到熟的烹调加工过程;口化,指食物在口腔内的咀嚼过程;胃化,指食物蒸变传运、在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过程。见曹庭栋《老老恒言》引《华佗食论》。
出《素问·藏气法时论》。指牛、犬、羊、猪、鸡等禽畜肉食,因其血肉有情之品,有补益人体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