难经经释补正
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。
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。
病名。生于皮肤浅表的赘疣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七。又名疣疮、瘊子、尤。由于风邪搏于肌肤而生;或肝虚血燥,筋气不荣所致。本病好发于手背、指背、头面等处。初起小如粟米,渐大如黄豆,突出皮面,色灰白或污黄,表面
古病名。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胗,“唇疡也”(《说文解字》)。详唇疮条。
出《本草拾遗》。为狼把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妇人良方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出《针灸集成》。即八风穴。见该条。
《类证活人书》卷十八方。薏苡仁、牛膝各二两,海桐皮、五加皮、炒枳壳、独活、防风、杜仲(姜汁炙)各一两,白术半两,干地黄二两半。为粗末,入绢袋内,用好酒五升浸,春、夏、秋、冬各十四天,夏月分作数剂,分别
见温疫论条。
气功所称的体表部位,指两眉之间。《素问·本病论》:“神失守位,即神游上丹田。”后世作为气功意守的部位之一。参见丹田条。
按摩的俗称。《说文解字》:“播,扪持也。”
即五输穴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