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陈会

陈会

【介绍】:

明代针灸医家。字善同,号宏纲。履贯不详。精于针灸,著《广爱书》十卷,后来由弟子刘瑾重新校正,又增进了刘瑾的针灸治疗经验,编成《神应经》一书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牛鼻漏

    病名。《外科十三方考》下编:“此漏与曲尺痔相似,形状如牛之鼻孔。”故名。参见曲尺痔条。

  • 流泪证

    病证名。指非因情志因素而时时流泪的证候。可分冷泪和热泪。冷泪包括风冷刺激所致之迎风流泪和泪液排泄受阻所致之无时泪溢。热泪常见于热证眼病及异物入目等。详见冷泪、热泪条。

  • 夜光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攒竹,见该条。

  • 引火归原

    治疗肾火上升的方法。肾火上升,表现为上热下寒、面色浮红、头晕耳鸣、口舌糜烂、牙齿痛、腰痠腿软、两足发冷,舌质嫩红,脉虚,可于滋肾药中加附子、肉桂之类以引火下行,使阴阳平调,虚火不升。

  • 阴贞

    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北魏医生。履贯欠详。

  • 松脂膏

    《鸡峰普济方》卷二十二方。郁金、黄柏、黄连各半两,巴豆十五个,松脂六两,清油一两。前四味为粗末,将清油炼熟,细细入松脂散尽,再细细入前药末,熬,以杨柳枝搅至滴水成珠收膏,外敷患处。治疮疖肿疼。

  • 降可去升

    用沉降的药物,以治疗邪气上逆的病证。如咳嗽气上逆,痰多而稠,苔微黄,脉滑,用苏子降气汤。

  • 引痘略

    书名。1卷。清·邱熺撰。刊于1817年。为最早介绍接种牛痘法的一部著作。作者通过本人的大量实践,对于种痘的部位、要求、调摄及治疗方药等都作了简要叙述,并附插图。

  • 割治疗法

    又称割脂疗法。是指在手掌等特定部位或某些穴位处,切开皮肤割除少量皮下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。本法在民间早有流传,近三十年得到进一步整理和提高。临床操作时,在选定的部位常规消毒和局麻后,用手术刀切开0.5

  • 瘀血嗽

    病证名。见《万病回春》卷四。即瘀血咳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