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阳黄

阳黄

病证名。为黄疸两大类型之一。见《伤寒微旨论》。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阳黄证因湿多成热,热则生黄,此即所谓湿热证也。”由湿热蕴蒸肝胆,胆热液泄,外渗肌肤,下流膀胱而致一身面目及小便尽黄。主要症状为发热,烦渴,身目黄色鲜明如橘子色,小便色深如浓茶,伴食欲减退或恶心呕吐大便不畅,腹胀胁痛舌质红,苔黄腻,脉弦数等。治法以清化湿热为主。热重于湿者,常用茵陈蒿汤、梔子柏皮汤、大柴胡汤等;湿重于热者,可用茵陈五苓散等。针灸疗法瓜蒂散搐鼻、毛茛发泡疗法等,对退黄及症状都有一定疗效。参见黄疸、湿热发黄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眼明草

    见《履岩本草》。为千里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九塔草

    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风轮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哈文台

    【介绍】:清末医生。履贯未详。曾在江苏金陵、江宁、镇江等地居住。太平天国军攻克江宁时,哈氏应太平天国国医李俊良之邀,为东王杨秀清治疗眼病,效果良好。

  • 开内障眼

    古代眼科手术方法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一百三十三。即金针开内障。详该条。

  • 四诊要诀

    见医学摘粹条。

  • 用凉远凉

    使用寒凉药物应避开寒凉主令之时,即气候寒凉之际不宜用寒凉的药物或食物。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参见“用热远热”条。

  • 伤寒指掌

    书名。4卷。清·吴坤安撰于1796年。吴氏所说的伤寒,包括伤寒和温热二类病证。本书辨析伤寒、温热病证治,伤寒推崇王宇泰、喻嘉言、柯韵伯等;温热悉遵叶天士、薛生白学说。条理清楚,论述颇精。卷1辨类伤寒及

  • 双生

    出南北朝《公羊传》。又名孪生、孖生、双产、骈产、釐孳、健子。指一胎生二婴。

  • 盛聚

    盛为实邪,聚为积聚。指实邪积聚,如痰浊瘀血等。《灵枢·厥病》:“心痛不可刺者,中有盛聚。”

  • 脉学术语,见《难经·十四难》。其义有二:①指脉动次数。脉搏动一次称为“一至”,如“脉来一呼再至,一吸再至,不大不小曰平。”②指“至脉”,详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