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阳跷脉病

阳跷脉病

阳跷脉经气异常出现的病症。《素问·缪刺论》:“邪客于足阳跷之脉,令人目痛内眦始。”《难经·二十九难》:“阳跷为病,阴缓而阳急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阳跷阴跷脉病源流》:“至其为病,阳跷则阴缓而阳急。阳急则狂走,目不昧。洁古云,里和表病,为阴不病而阳病。阳病则寒,其治风池风府。若在阳表,当汗,桂枝汤麻黄汤。若在阴里,当下,承气汤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流泪证

    病证名。指非因情志因素而时时流泪的证候。可分冷泪和热泪。冷泪包括风冷刺激所致之迎风流泪和泪液排泄受阻所致之无时泪溢。热泪常见于热证眼病及异物入目等。详见冷泪、热泪条。

  • 负局先生

    【介绍】:三国时吴国医生。平生从事磨镜职业,深入民间,遇有病人,则予丸药治疗,多有疗效。因姓名不传,一般人称他负局先生。

  • 子冒

    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二:“……亦名子癎,亦名子冒也。”即子癎。详该条。

  • 面正

    见面王条。

  • 余子敬

    【介绍】:见余士冕条。

  • 阳气

    与阴气相对。泛指事物的两个相反相成的对立面之一。就功能与形态来说,阳气指功能;就脏腑功能来说,指六腑之气;就营卫之气来说,指卫气;就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来说,则行于外表的、向上的、亢盛的、增强的、轻清的为

  • 荞叶细辛

    见《贵州草药》。为胖血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里内庭

    经外奇穴名。见《中国针灸学》。位于足底,当第二、三趾骨间,与内庭穴相对处。主治足趾疼痛,小儿惊风,癫痫,胃痛等。直刺0.3~0.5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0分钟。

  • 陈并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人。著《医鉴后传》1卷。

  • 华佗穴

    经外奇穴名。见《针灸学简编》。即夹脊穴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