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朱栋隆条。
①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四方。大黄、牛膝各五两,代赭石一两,朴硝、牡丹皮、甘草、紫菀各三两,虻虫、水蛭、桃仁、干姜、细辛、芒硝各二两,麻仁五合。水煎去渣,纳朴硝,分五次服,五更为首,去一炊顷再服,自后将息
证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冷热病诸候》。亦称往来寒热。指忽寒忽热,寒与热互相往来,一天可发作数次。《类证活人书》:“往来寒热者,阴阳相胜也。阳不足则先寒后热,阴不足则先热后寒。”如见于伤寒发病过程中,多伴
鼻之别名。《东医宝鉴》卷二:“神庐者,鼻也,乃神气出入之门户也。”详鼻条。
治法。《外科精义》卷上:“夫疮疽之证候不同,寒热虚实皆能为痛。止痛之法,殊非一端。世人皆谓乳没珍贵之药可住疼痛,殊不知临病制宜,自有方法。盖热毒之痛者,以寒凉之剂折其热,则痛自止也;寒邪之痛,以温热之
《证治准绳·疡医》卷一方。①煨大黄、白芷各五钱。水煎,食前服。治毒疮便秘,脉沉实者。②露蜂房(炒焦)三两,天南星、赤小豆一两,小米一合,生草乌二钱半,生白矾半分。为细末,用淡醋调涂四周,干即再上。治诸
天癸的简称。详该条。
见《中药制剂手册》。又名小儿香橘丹。茯苓、苍米(米泔水炙)、橘皮、香附(醋制)、白术(麸炒)各540克,法半夏、炒山药、莲子、炒扁豆、枳实、薏苡仁(麸炒)、厚朴(姜汁炙)、炒山楂、神曲(麸炒)、炒麦芽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莸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日用本草》。即鳢鱼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