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阳盛阴虚失血

猜你喜欢

  • 穴腧都数

    见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条。

  • 导赤泻心汤

    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三方。黄连(酒洗)、黄芩(酒洗)、栀子(姜制,炒黑)、滑石、知母(盐酒拌)、犀角、甘草、人参、麦门冬、茯神各一钱,生姜三片,大枣三枚,灯心一握。水煎服。治伤寒热传手少阴心经,神昏。

  • 十绝

    虚劳证十种危重证候。气短,目视亭亭无精光,心绝。鼻虚张,气短,肺绝。面青,眼视人不直,数出泪,肝绝。面黑睛黄,素汗流,肾绝。泄涎唾,时时妄语,脾绝。爪青,恶骂不休,胆绝。背脊痠痛,腰重,反复难,骨绝。

  • 胞肿

    证名。见佚名《异授眼科》。俗称眼皮肿。病因较复杂,除由眼睑疾病直接引起外,还可发于其它多种眼病及全身性疾病。本证大体可分虚实两大类:一般实证表现为肿硬拒按,红赤焮痛,或瘀血青紫,糜烂胶粘等,如“胞肿如

  • 二十号损象方

    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。即圆红散,见该条。

  • 马印麟

    【生卒】:1646~约1735【介绍】:清医家。字长公,古青(今山东益都)人。三世业医,尤精儿科。因见小儿脐风夭折者甚众,遂辑《保婴秘诀》(1696)。详论婴幼儿之产出、断脐、洗浴、哺乳等调护法。倡断

  • 陈会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针灸医家。字善同,号宏纲。履贯不详。精于针灸,著《广爱书》十卷,后来由弟子刘瑾重新校正,又增进了刘瑾的针灸治疗经验,编成《神应经》一书。

  • 寒格

    伤寒误治变证。指误用吐、下后,阳气受损,阴寒格拒阳气,升降失常,寒热错杂而饮食入口即吐。《伤寒论·辨厥阴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,本自寒下,医复吐下之,寒格,更逆吐下,若饮食入口即吐,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

  • 王亚拙

    【介绍】:见王锡錱条。

  • 气血冲和

    指气血协调,运动通畅。气与血是相互依存的,血有赖于气的推动而流行,气也赖于血的供养而发挥作用,故有“气为血帅,血为气母”的说法。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有赖于气血功能的协调来维持,一旦失调,即可发病。《丹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