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瓠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瓠子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瓠子,详该条。
《疫喉浅论》卷下方。栀子、豆豉、金银花、薄荷、牛蒡子、甘草、犀角、僵蚕、连翘、桔梗、马勃、蝉蜕、芦根、灯心、竹叶。水煎服。治疫喉邪郁未透,内火已炽,咽喉红肿白腐,壮热汗少,痧隐不齐,心烦懊憹,舌干口渴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红根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书名。6卷。宋·庞安时约撰于1100年。卷1叙述六经分证;卷2谈汗、吐、下、温、灸等治法;卷3论析与伤寒有关的一些杂症;卷4~5列述暑病、寒疫、温病等;卷6载伤寒杂方、妊娠杂方等。其处方用药在《伤寒论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照山白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大全》。即膝阳关,见该条。或作阳陵泉之简称。
出《本草图经》。为红药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灵枢·忧恚无言》。即鼻孔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即重舌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指肢体牵引不适或有紧缩感,碍于屈伸的症状。常见于四肢及腹部。四肢拘急,多因六淫外邪伤及筋脉,或血虚不能养筋所致。少腹拘急,多因肾阳不足,膀胱之气不化,常并见腰痛,小便不
出《救急易方》。为鱼腥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