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针灸逢源

针灸逢源

针灸著作。6卷。清·李学川撰。刊于1817年。卷1~2为“灵枢经文”、“素问经文”,系节录《内经》中有关针灸原文并加注释;卷3“群书汇粹“辑自历代医书中有关针灸的论述与歌赋;卷4“经穴考证”;卷5为各种病证针灸取穴;卷6为各科病候及药物处方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拨法

    推拿手法名。见杜自明《中医正骨经验概述》。又名拨络法、弹拨法、抻法。用手指按于穴位上,适当用力来回拨动。能解痉止痛,对松解软组织粘连有一定的作用。

  • 食已即吐

    证名。指进食后片刻即吐出。《金匮要略·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》:“食已即吐者,大黄甘草汤主之。”《金匮要略心典》卷下:“经云清阳出上窍,浊阴出下窍,……若下既不通,必反上逆,所谓阴阳反作,气逆不从,食虽入

  • 失欠颊车蹉开张不合方

    上骱手法之一。应用于下颌关节脱臼的整复法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六上:“人以手指牵其颐,以渐推之,则复入矣。推当疾出指,恐误啮伤人指也。”本法至今仍为临床所应用。

  • 白氏内经

    书名。见《汉书·艺文志》。已佚。

  • 阴中隐阳

    针刺手法名。出明·徐凤《金针赋》。其法先进针至深部(1寸左右),行紧提慢按六次,觉微凉,再退针至浅部(0.5寸左右),行紧按慢提九次,此为一度,必要时可反复施术。适用于先热后寒,实中夹虚之症。本法以泻

  • 压舌板

    器械名。一为烙法中用以检查、治疗喉瘤、乳蛾等之铜制专用器械。略呈弯形或直形。治疗时压迫舌部,以保护舌部和下唇部等处,以免烙铁烫伤。另一种为普通压舌板(有铜制、银制、骨制、象牙制以及竹制)。较前压舌板稍

  • 金扁柏

    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兖州卷柏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秘传内府女科

    见坤中之要条。

  • 胎证

    出明·薛铠《保婴撮要》。即胎热、胎寒、胎黄、胎肥的总称。详各条。

  • 上星

    经穴名。代号DU23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神堂。属督脉。位于头正中线,入前发际1寸。布有额神经分支,额动、静脉分支及颞浅动、静脉分支。主治头痛,目眩,目赤痛,鼻塞,鼻出血,癫狂,痫症;以及前额神经痛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