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肇庆志》。为杧果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王之翰《妇科胎产百病》。即经来呕吐。详该条。
治法之一。治疗下焦湿热所致淋证的方法。症见少腹急满,小便深赤,溺时涩痛,淋沥不畅或癃闭不通等。常用方药有八正散、石苇散,及瞿麦、篇蓄、滑石、木通、车前草、石韦、茯苓、海金砂等。
【介绍】:唐代医家。京兆(今陕西境内)医工,将药物按性味功用分类解释。删去重复,又附以诸药制使畏恶解毒相反相宜者为一类,撰《本草性事类》1卷,佚。
病证名。小儿丹毒的一种。明·秦景明《幼科金针》:“小儿三焦风热,乘于肌表,风动火生,风火相搏,自发寒热,遍身如丹,似痧非痧,斑如雪片,上有风粟,发之多痒,烦渴焦躁者,蚂蚁丹也,以化斑解毒汤主之。”
【介绍】:见刘亩条。
【介绍】:见吴正伦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人。字华父。撰有《经验方》,佚。
病名。见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一。即月阙疮。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枫荷梨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