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遗精

遗精

病证名。见《普济本事方》卷三。又称失精遗泄。凡不在性交时精液泄出均称遗精。因梦而精出,称梦遗;无梦而精出,称滑精。精藏于肾而主于心,故遗精多因烦劳思虑过度,房室不节,损伤心肾所致。也有因醇酒厚味过度,脾胃湿热下流,扰动精室,以及郁热、痰壅而然者。操劳过度,多思妄想,损多在心。证见心悸,夜寐不安,梦遗频仍。治宜清心摄肾。用静心汤补心丹清心莲子饮妙香散定志丸等方。思欲不遂,房室过度,损多在肾。肾精不足,相火妄动者,证见腰膝软弱,夜热自汗阴茎易举,遗精频频,舌质红,脉细数。治宜滋阴降火。用旺水汤大补阴丸三才封髓丹补天大造丸等方。肾阳亏损,精关不固者,症见滑精,头晕耳鸣腰酸神疲,畏寒肢冷,舌质淡,脉沉细。治宜温肾固摄。用右归丸鹿茸大补丸等方。思虑劳倦而遗精者,多属脾虚。常伴面色萎黄,神疲乏力,脉细软无力。治宜健脾固摄。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,合用聚精丸湿热下扰精室者,证见梦遗滑精,口苦口渴,小便热赤,舌苔黄腻,脉象濡数。治宜清热化湿。用秘精丸、大小分清饮二妙散等方。因经络郁热者,夜必脊心热恍惚膈热,梦遗。治宜清泄郁热。用清心丸猪苓丸滋肾丸加减。因忧思或饮酒厚味太过,酿湿成痰,扰动心神而遗精者,治宜导痰为主。用猪苓丸或导痰汤等方。又有病后体虚,心悸怔忡,夜梦遗精,宜用牡蛎散。本证可见于慢性前列腺炎、性神经衰弱等疾患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巅顶骨

    骨名。又名天灵盖。详该条。

  • 光华晕大证

    眼科病证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谓视日与灯烛皆生红晕也,……皆是实火阳邪发越于上之害,诸络必有滞涩,轻者晕小而淡,重者晕大而浓。”多见于绿风内障或眵泪粘稠之外障眼病。参见目晕条。

  • 内推云

    病证名。见清·顾锡《银海指南》卷二。即黄液上冲。因黑睛内积之脓液,自下向上漫增,仿佛云彩推移,故名内推云。详黄液上冲条。

  • 痞积

    病证名。指过食生冷油腻所致的痞块。《医林绳墨·痞块》:“有因好食生冷油腻而食所得者,名曰痞积。”证见胸中满闷,膈塞不通等。参见痞条。

  • 天钓似痫

    病证名。急惊风类症之一。见《幼科发挥》。天钓表现有壮热,惊悸,眼上视,手足抽掣,或啼或哭,喜怒不常,甚或爪甲发青等症状。由风热炽盛,窜扰经络所致。治宜和解风热。用羚角钩藤散或小儿回春丹。针刺丰隆、曲池

  • 石龙芽草

    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茅膏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医师

    周代掌管医疗的最高官员。《周礼·天官》:“医师上士二人、下士二人、府二人、史二人、徒二十人,掌医之政令,聚毒药以供医事。”郑康成注:“医师,众医之长。”后世随着时代变迁,其含义有很大的改变。近代凡医学

  • 掌骨伤

    病名。见《伤科汇纂》卷六。多因跌打、压撞所致。可伤一骨或数骨,以第一和第五掌骨骨折为多见。伤处肿胀、疼痛、压之加剧,在折端有陷下或突起畸形,触摸时可有骨声,活动受限。治宜手法整复,夹缚固定。用药参见骨

  • 牝脏

    出《灵枢·顺气一日分为四时》。即阴脏。详该条。

  • 揉法

    推拿手法名。见元忽思慧《饮膳正要·养生避忌》。用手指指腹或手掌掌面轻按于治疗部位上,带动该处皮下组织,作轻柔缓和的回旋转动。《保赤推拿法》:“揉者,医以指按儿经穴,不离其处而旋转之也。”《厘正按摩要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