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逆气

逆气

出《素问·藏气法时论》。指喘急气逆。有阳明气逆,肺络气逆,肾气上逆之分。《类证治裁·喘证论治》:“逆气,气上逆不得卧而息有音,……阳明脉逆,不得以其道,故不得卧而息有音也。……其不得卧,卧则喘者,是水气之客者。水者,循津液而流,肾为水脏,主津液,主卧与喘也。治阳明之气逆,四磨汤七气汤;治肺络之气逆,杏子汤小青龙汤越婢汤苏子降气汤;治肾气之逆,麻黄附子细辛汤、肾气汤、灵砂丹。”一般所指逆气,多指喘逆。《证治准绳》:“逆气者,但气上而奔急,肺壅而不下,宜详辨之。”参咳逆上气奔气、喘证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遍身丹毒

    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四。即游丹。见该条。

  • 无时泪下

    病证名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:“此症谓目无病故,时常如哀如悲,泣下沾襟……,盖肾水不足,肝气渐弱,液道不固,一也;膏血耗伤,津液不洽,虚火内迫,二也。清冷者其常,间有热而浑者,乃正为邪沴,……。

  • 痈疽

    ①病名。出《灵枢·痈疽》。疮面浅而大者为痈,疮面深而恶者为疽。是气血为毒邪所阻滞,发于肌肉筋骨间的疮肿。《灵枢·玉版》:“阴气不足,阳气有余,营气不行,乃发为痈疽。”②形容疮疡之大者。如《诸病源候论》

  • 医学切要

    书名。1卷。《医学切要全集》的一种。清·王锡錱撰于1847年。本书以歌诀形式为主,内有经络脉诀、药性弹词、看病歌诀、汤头诸歌。并辑录张介宾的“新方八略”,程国彭的“医门八法”。为中医入门读物。

  • 燥屎

    见《伤寒明理论·腹满》。即燥矢。详该条。

  • 平血饮

    见《观聚方要补》卷八。即升麻葛根汤,见该条。

  • 红四方藤

    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即四方藤,详该条。

  • 不容

    经穴名,代号ST19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阳明胃经。位于腹部,当脐上6寸,旁开2寸处(《针灸甲乙经》又云“去任脉三寸”)。一说在上管两旁各一寸(《太平圣惠方》)。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分支,第七肋间动、静

  • 五味黄芪散

    《卫生宝鉴》卷十二方。黄芪、麦门冬、熟地黄、桔梗各五钱,甘草二钱半,白芍药、五味子各二钱,人参三钱。为粗末,每服四钱,水煎服,日三次。治因嗽咯血成劳,眼睛疼痛,四肢困倦,脚膝无力。

  • 肺喘咳

    病名。见《不居集》卷十五。即肺胀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