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远血

远血

病名。指便血之先排便、后下血者。《金匮要略·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》:“下血,先便后血,此远血也,黄土汤主之。”《景岳全书》谓:“血在便后者,其来远,远者或在小肠,或在于胃。”因脾气虚寒,不能统血所致者,症见血色暗黑,唇淡口和,四肢不温,舌淡苔白,脉细无力等。宜用黄土汤温阳健脾坚阴止血。因阴虚火旺壮火食气脾阴虚肺气燥,失其敛摄之制者,宜用人参清肺汤。因肝经怒火,肺经忧郁,以致血不藏摄者,用归脾汤加山栀、麦冬、五味,或用凡栀逍遥散阿胶桑寄生地榆。若虚损不足,下血过多,脾气不固,肾气不强,面色萎黄手足厥冷六脉微弱虚浮者,宜大补肝脾肾三经,用人参养营汤补脾,胶艾四物汤加巴戟甘草补肝,断红丸补肾(见《血证论·便血》)。参便血有关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脾阳不振

    同中阳不振。详该条。

  • 火烧疮

    病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五。即烧伤。见该条。

  • 罗东逸

    【介绍】:见罗美条。

  • 热结膀胱

    膀胱被邪热困扰,出现血热相搏的实证。膀胱为足太阳经之腑,伤寒太阳病不解,化热入里,与血相搏,结于膀胱,症见下腹部硬满、拘急不舒、小便自利、发热而不恶寒、神志如狂等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热结

  • 女科辑要

    书名。①清·周纪常撰。4卷。刊于1823年。书中节要辑录各家女科论述。卷1经脉;卷2胎孕;卷3产育;卷4《竹林寺产科》;卷5《达生编》;卷6杂病;卷7~8为治疗方剂。并附刊单养贤《胎产全书》1卷。②清

  • 过期流产

    病名。即死胎不下。指怀孕后,胚胎死亡已超过一、二个月,仍稽留在子宫腔内,子宫增大与原妊娠月份不符,有时伴有阴道流血或有褐色分泌物,尿妊娠试验为阴性者。多因气血虚弱或气滞血瘀。气虚不能使其胎娩出;气滞,

  • 生津

    治法。又称养津液。用滋养津液的药物,治疗因高热等原因而引起耗伤津液的方法。如症见发热,口干渴,唇燥,舌红,苔黄或白而干等,用增液汤或益胃汤之属。常用药物有玄参、生地、麦冬、花粉、石斛、知母等。

  • 评注史载之方

    见周氏医学丛书条。

  • 泡服

    煎服法之一。即焗服。对含有挥发油或容易出味,用量较少,久煎失效的药物,如西红花、肉桂、番泻叶等可用泡服法。泡时用半杯开水或将煮好的一部分药液趁热浸泡(加盖,以减少挥发油的挥发)。

  • 里急后重

    证名。出《难经·第五十七难》。其状腹痛窘迫,时时欲泻,肛门重坠,便出不爽。为痢疾主症之一。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凡里急后重者,病在广肠最下之处,而其病本,则不在广肠,而在脾肾。凡热痢、寒痢、虚痢,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