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参见赵自正条。
又名胎证、胎中病。指婴儿满月以内有病者(元·朱震亨《幼科全书》)。也指小儿周岁以内有病者(《幼科发挥》)。多由胎禀不足,或儿母妊娠时调摄失宜以及胎毒等引起。文献所载胎寒、胎热、胎肥、胎弱、解颅、五软等
见《山西中药志》。为金莲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邹铉条。
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为百草霜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研究和使用食物防病治病。《养老奉亲书》:“是以善治病者,不如善慎疾;善治药者,不如善治食。”
病名。指疔之一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:“指疔生手指骨节间。”证治见指疔条。
病名。《喉科秘钥》卷下:“此症因脾家热毒积久而发。生于牙根内面,走窜如莲花一座。”治宜解毒泻热。可选用清胃散、五味消毒饮等加减。或以刀针刺患处出血,外吹冰硼散。
元代医官职称。为低级官员,共2人。始设于1322年(至治二年)。参见太医院条。
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山大颜之别名,详山大颜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