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,古与孔通,即孔穴。《素问·气府论》:“分之所在穴空。”参见腧穴条。
①六淫之一。《素问·天元纪大论》:“太阴之上,湿气主之。”湿气,为长夏的主气。湿属阴邪,性质重浊而粘腻,能阻滞气的活动,影响脾的运化。外感湿邪,常见体重腰痠,四肢困倦,关节肌肉疼痛,痛处不移。湿浊内阻
见《滇南本草》为荭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崔彧条。
病名。又名顿咳,时行顿咳,天哮,疫咳,迫咳,俗称天哮呛、鹭鹚咳、鸡咳。是一种流传冬春季节的传染病,以五岁以下的小儿为多见。《医学正传》:“咳嗽俗名呛,连咳则头倾胸曲,甚则手足痉挛,痰从口出,涕泣相随…
宛转俯伏。《灵枢·刺节真邪》:“大风在身,血脉偏虚,虚者不足,实者有余,轻重不得,倾则宛伏。”
【介绍】:清医家。又名江。字岷源,晚号抱元子。秀水(今浙江嘉兴)人。精医学,曾官于太医院,因母病辞归,乾隆年间(1736~1795)有医名,善治疑难怪症。尝搜集历代医书及笔记所载奇证、怪症等治案400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地白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泛指伤寒太阴、少阴、厥阴等三阴经证候,与三阳经证相对而言。三阴均属虚寒证候。太阴为肠胃虚寒证;少阴为心肾虚证;厥阴为寒热胜复,上热下寒证。
病证名。小儿表里俱热的证候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六:“小儿脏腑实,气血盛者,表里俱热,则苦烦躁不安,皮骨壮热也。”治宜清解表里。用防风通圣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