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丸脉
即转豆脉。详该条。
即转豆脉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安徽怀远人。继承家学。曾任太医院提举。
见博爱心鉴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审视瑶函》。症与眼弦赤烂同,参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五代时后蜀医家。撰有《广正集灵宝方》一百卷,已佚。
出《本草图经》。为山楂之别名,详该条。
本草著作。简称《医门小学》。4卷。清·赵亮采编于1887年。作者谓本草乃医门之小学,遂以此名书。卷首列述阴阳运气、脏腑经络及药性总义。次以药性寒、热、温、平4种歌赋为纲,杂采前人之说为之注释。书后附诊
器械名。为咽部涂药用。柄长20厘米,头圆形(用钢或铜制),直径1.2厘米(图115)。图115
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为景天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约七世纪中叶【介绍】:唐代医家,一作大天和尚。和其他医家将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的医书共同编译为藏文《医学大全》,广为流传,是为藏医学史上最古的医学文献,已佚。该书对藏医学的发展起到显著的作用。
①六淫病邪中的寒、湿等。与风、暑、燥、火等阳邪相对而言,性质属阴,致病每阻滞气化活动,故名。②指侵犯阴经的邪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