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身重痧

身重痧

痧证之一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痧胀源流》:“身重痧,痧症初发,势虽凶暴,未必身重,若饮热汤热酒,痧毒即阻塞经络血肉之间,遍身重痛,不能转侧,或呕吐腹胀,脉伏。放痧之后,治先消瘀解毒。宜三十五号家人方。如痧气渐减,再放痧,用三十六号益象方。”参见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玉房俞

    经穴别名。见《中国针灸学》。即白环俞,见该条。

  • 溃疡

    证名。出《周礼·天官》:“疡医下士八人,掌肿疡,溃疡……”。中医习惯上把自溃或切开的疮面称为溃疡,不同于现代医学所说缺乏愈合倾向的损害。多属虚证。宜服调补气血、醒脾健胃之剂,如十全大补汤、人参养荣汤等

  • 医学广笔记

    见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条。

  • 肩锁骱

    解剖部位名。即肩锁关节。

  • 实用中医学

    书名。北京中医医院、北京市中医学校编。分上下两册。上册为中医学基础部分,包括基础理论和药物、方剂。共介绍常用中草药567种,古今常用方剂(包括医院的经验方)360首;下册以现代医学病名,分述内、外、妇

  • 洄溪老人

    【介绍】:见徐大椿条。

  • 鬼薙刺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一。即油风。详该条。

  • 华自达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生。号乔石,德化(今江西九江)人。本学儒,后改学医。撰有《尊经集》,未见刻行。

  • 五脏生成篇

    《素问》篇名。本篇的主要内容是从生理、病理、诊断等方面,论述了五脏的生色、病色、死色及五体、五味、五色、五脉之间的相生相克、相反相成的关系。吴崖注:“五脏未病,有相因相成之理;五脏已病,亦有相生相成之

  • 地不荣

    见明·范洪《滇南本草图说》。即地不容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