蹠
是跖的异体字。参见跖、跖跛条。
是跖的异体字。参见跖、跖跛条。
证名。指胃气虚弱而致自汗之证。《张氏医通·杂门》:“胃虚水谷气脱散者,汗自出,必气虚少食。”治宜补气运脾丸。参见自汗条。
①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天南星之别名。②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即野芋。各详该条。
泛指人体各种寄生虫病。古医籍记载的多指肠道寄生虫。
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即足太阴脾经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正宗》卷四。即腋痈,见该条。
证名。外邪侵犯背腧诸经所致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九:“背腧诸经心痛,心与背相引,心痛彻背,背痛彻心。……诸腧、诸腑涉邪所致。病属外所因。”参见心痛条。
药物学著作。10卷。清·沈金鳌撰。刊于1773年。本书为《沈氏尊生书》的组成部分。作者根据十剂(宣、通、补、泻、轻、重、滑、涩、燥、湿)分类,共选药420种,分别记述了各药的性味、七情、主治、归经、前
眼的八廓名称之一。用八卦配自然界之物质现象命名者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二。即山廓。详该条。
阴交、阳交两穴的合称。详见二陵条。
证名。又称断泄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十九。详断泄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