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足阳明经筋

足阳明经筋

十二经筋之一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足阳明之筋,起于中三指,结于跗上,邪外上加于辅骨,上结于膝外廉,直上结于髀枢,上循胁属脊;其直者,上循骭,结于膝;其支者,结于外辅骨,合少阳;其直者,上循伏兔,上结于髀,聚于阴器,上腹而布,至缺盆而结,上颈,上挟口,合于頄,下结于鼻,上合于太阳,太阳为目上纲阳明目下纲;其支者,从颊结于耳前。”经筋从足中趾(或作三趾)起始,结于足背,斜行向外,到外辅骨(腓骨),结聚于膝的外侧,直上结于髀枢(股关节),上沿胁肋,入属脊柱;它直行的一支,上沿胫骨,结于膝部,分支结于腓骨部,并与足少阳经筋相合;它直行的一支,从伏兔部(股四头肌)向上,结于股前,与足三阴之筋聚于阴器(生殖器),上行分布于腹部,结于缺盆(锁骨上窝),上颈,挟口,会合于鼻旁,下边结于鼻,上边与足太阳经筋相合为目上纲(上睑);阳明为目下纲(下睑)。另一条分支,从面颊部分出,结于耳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起三落

    练功方法之一。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《少林内功》。身体慢慢下蹲,腰直胸微挺,两手仰掌置于腰部,两掌前推,掌心相对,四指并拢,拇指外分,再收回至腰部,如此往返三次,在第四次推出时,身体慢慢起立,边推

  • 眉骨痛

    证名。又名眉眶痛。为多种疾病常见之证候。①“眉骨者,目系之所过,上抵于脑,为目属于脑也”(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)。故诸阳经病或风热毒邪上攻下注于目睛者,遂从目系过眉骨,与眉骨相并而痛。若系心肝壅热或风热

  • 温肺散

    ①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八方。细辛二两,炙甘草、炮姜、五味子、茯苓各四两。为末,每服一钱匕,食后,临卧白水送下。治肺中寒,咳唾浊沫。②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八方。天花粉半两,炙甘草二钱半。为末,每服一钱,蜂

  • 吴绶

    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钱塘(今浙江杭州市)人。善治伤寒,撰《伤寒蕴要全书》。探讨五运六气,画图立说。后征至京师,为太医院院判。

  • 玉梁骨

    骨名。即下颌骨的关节突。《医宗金鉴·正骨心法要旨》:“玉梁骨,即耳门骨。其处上即曲颊,下即颊车,两骨之合钳也。”

  • 肺气盛

    证名。出《灵枢·淫邪发梦》。又名肺气实。指肺经邪气盛实的证候。《诸病源候论·肺病候》:“肺气盛,为气有余,则病喘咳上气,肩背痛,汗出,尻阴股膝踹胫足皆痛,是为肺气之实也。”参见肺病、肺实条。

  • 擦面

    自我推拿方法名。见《理瀹骈文》。即浴面。见该条。

  • 类编伤寒活人书括指掌图论

    见伤寒图歌活人指掌条。

  • 惊疳

    见《婴童百问》。即心疳。见该条。

  • 清浊

    ①指清气和浊气。《灵枢·阴阳清浊》:“愿闻人气之清浊……受谷者浊,受气者清。清者注阴,浊者注阳……清浊相干,命曰乱气。”参见清气、浊气条。②相气十法之一。诊察病人面部颜色的清亮与浊暗,以了解疾病的阴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