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阳关
见膝阳关条。
见膝阳关条。
【介绍】:见张璐条。
出《丹溪心法》。阳气偏盛,呈现病理性的机能亢进,导致各种火症。如:①由于阴液不足,阳气偏盛引起的目赤、咽痛、牙龈肿痛等虚火上炎证候。②五志、七情过极,出现阳亢或气郁化火的肝火、胆火、胃火、心火等证候。
病证名。指翳膜侵及瞳神者。又名膜入冰轮、膜入瞳神。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六:“此因黑睛上生疮,稍安其痕不没,侵入水轮,虽光未绝,终亦难治。”参见宿翳条。
出《金匮要略·脏腑经络先后病证。指六种虚损重症。①指气极、血极、筋极、肌极、骨极、精极六种病症。(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病诸候》)②指气极、脉极、筋极、肉极、骨极、精极六种病症。(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)③
病名。《外科启玄》卷七:“皆因肺气不清,(鼻)孔内生肉塞满,名曰鼻息。”即鼻息肉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洪兆芳条。
【介绍】:见傅仁宇条。
指受惊吓所致的疾病。《张氏医通·神志门》:“惊则气乱,郁而生火生涎,涎与气搏,变生诸证,或短气,或自汗,或眠多异梦,随即惊觉。并宜温胆汤加熟枣仁,如远志丸、妙香散、平补正心丹、龙齿清魂散皆可选用。”《
即鹤顶。见该条。
眼科病证。出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又名赤丝虬脉、白睛乱脉。多因受邪日久,白睛血络瘀滞所致。常见气轮丝脉赤乱,纵横分布,粗细疏密不等,自觉眼涩不爽,或微泪羞明。类今之慢性结膜炎。多见于椒疮、栗疮等,或长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