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江西安福县人。通医学,后归隐东阳山下。
病证名。腰痛之一。因饮食停积不化所致。《金匮翼·腰痛》:“食积腰痛者,食滞于脾而气传于肾也。夫肾受脾之精而藏焉者也。若食不消则所输于肾者,非精微之气,为陈腐之气矣,而肾受之,乱气伤精,能无痛乎?”宜用
病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五。又名风噤、风搐、噤风、马牙风、初生口噤、四六风、七日风。即新生儿破伤风。系由断脐不洁,感染外邪所致。一般在4~7天内发病,发病后以全身各部发生强直性痉挛,牙关紧闭,面呈苦
证名。见佚名《异授眼科》。俗称眼皮肿。病因较复杂,除由眼睑疾病直接引起外,还可发于其它多种眼病及全身性疾病。本证大体可分虚实两大类:一般实证表现为肿硬拒按,红赤焮痛,或瘀血青紫,糜烂胶粘等,如“胞肿如
病名。指头晕眼花、跌仆不知人事而随即恢复者,不似中风之跌仆昏迷不醒、肢体瘫痪。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但忽运而忽止者,人皆谓之头运眼花;卒倒而不醒者,人必谓之中风中痰。不知忽止者,以气血未败,故旋见而
病证名。小儿久痢不止而致身体羸瘦的证候。《太平圣惠方》第九十三卷:“夫小儿久痢羸瘦者,由因乳食不节,脏腑风挟疳气,肠胃冷热不调,变为下痢,经久不差,则脾胃虚弱,谷气减少,气血不荣,故肌体羸瘦也。”治宜
证名。出《灵枢·经筋篇》。亦称口眼歪斜。指口眼向一侧歪斜的症象。多由经脉空虚,风痰乘袭所致。《医学发明·中风》:“中血脉则口眼斜。”《证治要诀》卷一:“中风之证,卒然晕倒不知人,或痰涎壅盛,咽喉作响
见《中药大辞典》。为茵芋之别名,详该条。
方书名。清·叶廷荐辑。10卷。刊于1801年。本书参考并引录历代医学方书中的成方和单方,共分为四门。卷1~3统治门;卷4~6分治门;卷7~8妇人门;卷9~10小儿门。每门分述各科病症及其选方。
病证名。指瘀血壅阻肺脏引起的咳嗽。《血证论·咳嗽》:“有咳嗽侧卧一边,翻身则欬益甚者。……盖瘀血偏著一边,以一边气道通,一边气道塞,气道通之半边,可以侧卧,气道塞之半边,侧卧则更闭塞,是以翻身则愈加逆